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靠什么来吸引读者?
>>特色发展路在何方?
差异化发展,寻找自己的独特资源,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展会上,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的展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全国报刊索引》创刊于1955年,由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谈及《全国报刊索引》与中国知网的不同,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上海是近现代中国报刊发展重镇,以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基础,积极与海内外图情机构长期合作,广泛收集珍品文献,他们已陆续推出《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特色产品。
《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了1833年至1911年间出版的302种期刊、 28万余篇文献,几乎囊括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时期出版的所有期刊,有宣扬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妇女类期刊,晚清小说大繁荣时期涌现的四大小说期刊,为开启民智、传播新知创办的白话文期刊,以及介绍先进技术、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技类期刊等。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1911年至1949年)出版的20000余种期刊, 1500余万篇文献,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是研究民国时期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据记者了解,民国时期的期刊很多是采用机器纸、新式印刷方式和西洋装帧。近代机器造纸技术的应用,使造纸效率大大提升,纸的花色品种也非常繁多,但是这样的纸张也为文献的长期保存埋下了隐患。相比以宣纸为主要材质的古籍,民国时期报刊酸化严重,保存难度甚至比古籍更大。因此, 《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 《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保存这一时期的文献、方便研究者查阅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对“北京记忆”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引人关注。这是一个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大型多媒体数字图书馆项目。自2002年创建以来,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目前已完成“北京文汇” 、“旧京图典” 、“燕京金石”等10个栏目,涉及古籍、老照片、拓片、舆图、音视频等各种载体类型,为用户提供文献浏览、全文检索、音视频点播、网上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现数据规模已超过5 TB。受“北京记忆”项目建设的影响,香港、台湾、澳门地区都先后启动了当地的“记忆”项目。
不过,在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图书馆对自己馆藏资源的宣传工作似乎还不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更具亲和力的电子阅读平台,吸引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精品、特色电子资源,是图书馆未来获得生存竞争力需要着力开拓的方面。
>>藏书越多越好?
数字化发展,除了带来阅读方式的便利,阅读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应,图书馆的一个核心功能也在由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图书转向为读者选择尽可能好的图书。
“今年5月,我在一所小学图书馆亲眼见到这样的一些书: 《这样做生意会赚钱》 《玩转广告》 《赢在营销》 《开公司经商必读》 《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如何练就赚钱的本事》 《狼性商鉴》 《蒙牛管理模式》等。国人阅读脱离了以前‘无书可读’的窘迫,却发展沦为利益怪圈里‘有书无法读’的悲哀! ”说这话的,是民进中央副主席、长期关注阅读问题的朱永新。在他看来,完全顺从人性,让读者自然去选择、去阅读是不够的。公共图书馆和个人的买书、选书不一样,应该有导向作用,把最好的书通过各种活动和读者分享。好书“藏在深闺人未识” ,需要图书馆去主动推介。
朱永新的观点得到了年会上很多人的赞同。在闭幕讲座上,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余秋雨提出了相似的看法:图书馆要成为人们阅读的健身房。他说:“在书籍很少时,人们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以为开卷总会有益。但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认同这个概念了。信息海潮没完没了,有时候阅读信号多并不是文化进步,很可能是后退。如果说过去人们是要拼命吸收热量,现在则要通过健身来减肥,不能让生命浪费在不必要的阅读中。图书馆是我们阅读的健身房,如果能做好这件事,功德就太大了。信息就像海啸一样涌来,图书馆应该成为信息海啸中让人安身立命的岛屿。 ”
>>图书馆可以形成怎样的魅力空间?
如本文开头所说,电子书在未来会成为图书馆的敌人,假设真的兵临城下,图书馆是否可以取消?余秋雨坚定地认为,不能——因为图书馆可以凝聚一种阅读气场,这种气场是人类以文化的名义聚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永远不愿丢弃的魅力空间。“如果在上海、北京举办贝多芬的音乐会,作为音乐迷,我们家里早就有贝多芬各种各样的光盘,但还是会排队去买音乐会的门票,因为舍不得文化现场,这个现场是由音乐家、他的作品、音乐厅的建筑、我们走向建筑时的心情、走进去后与其他人的互动整体组合成的人类的文化聚会,这是我们割舍不了的。同样道理,图书馆就是这样的魅力空间。 ”
和现在的流行文化、流行艺术相比,图书馆是个冷落的存在,但为什么它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余秋雨认为,这是因为在一个真正健全的社会中,取得很高地位的文化,往往是安静的存在。特别热闹特别流行的文化,在等级上往往是不高的。正如人们所喜欢的喜剧、段子,效果很好,有些艺术家的水平也非常高,但是,这仅仅是满足了人们俯视的享受。每个人都有俯视、平视和仰望的不同的心理要求。看喜剧就是满足了俯视的需求。喜剧中的角色水平都比一般人低,一眼就看出了他们的毛病、愚蠢、不足与好玩的花招,笑的过程中满足了人们作为健全人的骄傲。中国人在成功奋斗多少年之后,应该享受这种笑,这是一点不错的,但是余秋雨强调,仅仅有俯视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平视、有仰视。要仰视的,往往是安静的所在,这个安静是一个社会最有重量的文化坐标。余秋雨说:“任何城市都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它的安静存在,很可能是某个学者的家,或者是某个设计所,但是,安静的集中体现是图书馆。如果不保存安静的崇高,灵魂没有地方安放。图书馆让我们安静地靠近着伟大的灵魂。 ”(记者 金涛)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