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当大作家遇到互联网——莫言、阿来、苏童、刘震云签约网络文学

时间:2013年09月12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 焱

  其实,“当文学遇到互联网”不是一个新命题。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已成为文学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络文学网民数为2.48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1493万人,半年增长率为6.4%。

  9月10日,备受行业关注的“腾讯文学”系统正式亮相,同日,莫言、阿来、苏童、刘震云4位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影响力的作家也签约腾讯文学大师团,为网络文学护驾。

  “传统作家跟网络作家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上世纪80年代末,莫言在老作家韶华家第一次看到了电脑。他看着这个慢吞吞的机器,心想,我这辈子肯定不会用电脑,但几年以后他还是用上了。90年代,友人向他展示如何上网,听着吱吱嘎嘎的上网拨号声,他又想,我这辈子肯定不会跟网络发生什么关系。

  当然,莫言现在不仅会上网,对新生事物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发布会上,被问及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关系时,莫言说,本质都一样,都是文学。莫言谈到,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可以对网络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必须客观面对现实。网络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传统作家跟网络作家都是作家,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借助网络平台写出更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这是一个作家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苏童对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理解:“很多时代会质疑作者的身份,我认为不必拘泥于这个话题,更重要的是虚构会不会死。任何时代,人类的精神永远有空间腾出一部分做一些不那么实用的事情。我们被认定为所谓的传统作家或者网络作家,都是抱着虚构做一些事情,一定意义上,价值是一样的。对一个作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写作态度和诉求。”

  刘震云的观点则更鲜明。他认为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这样的叫法是不科学的,比较科学的区分是一本一次写成的书和一本分几百次写成的书之间的区别。网络文学最大的特点是每天都在连载,把每天的新创作发出来,但这种创作方式并不只是网络文学才有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恨水先生的小说在申报连载,也是每天在发。这样的连载小说,特别适用于盗墓、爱情、武侠题材,因为它是情节小说。连载的作品跟一口气写成的小说,在结构上是不一样的。

  “有大量低标准的东西存在,但文学的高标准没有消失” 

  由于对市场的过分迎合,当下的网络文学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和过度商业化的倾向,网络作家“唯点击率马首是瞻”,网络文学“轻内容”现象严重。

  针对这样的现状,阿来回忆了自己的文学历程:“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封一个信封投稿,寄到好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要是主编3个月没有回信,意思就是被毙掉了。”阿来说,今天是互联网时代,对于网络文学来说没有具体的审查环节。这固然带来了很多新鲜生动的东西,但这样的状态可能过于容易,导致大家会降低甚至放弃一些标准。现状是有大量低标准的东西存在,但我们不要忘记,文学最终的高标准没有消失,仍然应该被大家追求和坚持。

  而刘震云则对“降低文学门槛”持有乐观态度。他在同意阿来观点的同时,认为标准降低、门槛降低,这样谁都可以进行文学和艺术创造。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更多文学的作者与读者,这是一种好现象。

  据悉,莫言、阿来、苏童、刘震云加盟腾讯文学后,除了在作品版权、影视改编权等方面与腾讯文学进行合作外,也会帮助更多有文学梦想的网络写手实现他们的作家梦。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