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微信时代的写作

时间:2013年07月26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饶翔

  “如你所见,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想必在7月22日上午经历过微信网络故障之后,人们对这句微信的广告语,有了更深的体会。在长达数小时的故障期内,很多人在不停地用手机尝试登陆微信,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小伙伴们”失去了联系;尽管电话和短信平台全都畅通无阻,但他们似乎更习惯于通过微信“朋友圈”来跟朋友们互通有无。有句俏皮话说的是,“这世界分为用微信的人和不用微信的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用微信的人”行列。

  点击“微信”图标,首先看到的是一副颇具设计感的图像:蔚蓝苍穹下,一个孤单的人与一颗“孤独星球”同在。这幅图让我们联想起作家王安忆的一段话:“一个人面对着世界,可以与大家携起手,并起肩,共同战斗。而他对着自己的内心,却是孤独的,外人无法给予一点援助,先行者无法给予一点启明,全凭自己去斗争,去摸索。……当一个人孤独地与自己作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孤独地与自己作战。我的文学,就将是为这些个孤独的战场进行艰难而努力的串连与联络,互相提供消息,告诉人们,他们并不是孤独的,整个人类就在他们身后。”微信颇具人文寓意的图标传达出它想要实现的功能,与王安忆言及的文学功用庶几近之。

  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全民写作”真正成为可能,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写作”无时无处不在。短小迅捷的微博一度超越博客,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络交流平台,然而140个字的长度限制,似乎使微博更适合发布直截了当的观点和看法,却不适合“讲故事”和阐释意义。结合了即时通讯和图文共享功能的微信应运而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数据显示,现在全国的微信用户已突破4亿,专家预测,这个数据在本年底将达5亿。每天有大量的文字在微信“朋友圈”之间流传,不限体裁,不拘长短,或发布个人生活动态,或交流内心感悟,或转帖佳作段子,“奇文共赏之”。而这些作品在第一时间被朋友们读到,其影响在传播中不断扩大,微信写作已不容忽视。

  本期“专题”我们选取了几篇微信文字,与读者分享。这些文章的作者或有名或无名,却均实践着微信写作的“分享性”原则。而我们尤为看重文中闪现的民间智慧,以及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永恒追寻——这或许便是写作这种行为的意义所在,无论以何种方式,以何种媒介。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