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合唱百年:从大国迈向强国

时间:2013年06月27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合唱百年:从大国迈向强国

——访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

  《送别》、《毕业歌》、《黄河》、《同一首歌》……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合唱作品最近唱响国家大剧院,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主办的“中国合唱一百年——纪念李叔同创作第一首中国合唱曲音乐会”吸引了大量首都观众。今年是中国合唱诞生百年,一些读者看到各地举办的合唱活动和国家大剧院的纪念音乐会,纷纷来信询问中国合唱的诞生以什么为标志,百年来经历了哪些变化,如今的中国合唱达到了什么水平?为此,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请问中国合唱的诞生以什么为标志?这种艺术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扎根开花结果?

  田玉斌:1913年,刚从海外留学回来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李叔同用五线谱形式公开发表了一首三声部合唱曲《春游》,拉开了中国合唱作品创作的帷幕,后来,文化界就以此作为中国合唱的诞生之日。合唱这种音乐形式自从在中国诞生以后,就得到了广大艺术工作者和群众的喜爱,尤其是学生,更是热爱有加。合唱可以鼓舞士气、凝聚向心力、培育集体荣誉感、表达出内心世界的声音,所以,当民族、国家、集体遇到重要事件时,合唱所带来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就格外强大,当群众需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向往时,合唱所起到的传递和推动作用就显得非常有力。百多年来,从革命斗争到抗战烽火,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当今重大庆典,合唱始终是我国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不但有一大批合唱作品传唱久远,还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合唱队伍,深深融入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记者:新世纪以来,我国合唱事业又迎来了新繁荣期,这一时期的合唱呈现了哪些特点?

  田玉斌:上个世纪末,我国的合唱事业曾经遇到一段困难期,专业合唱团难以维持,合唱人才纷纷改行。但在新世纪以后,情况出现了巨大变化。由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加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兴旺、学校文化的普及,也由于全社会对精神追求日益重视,迫切需要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心,这使得合唱的地位迅速上升,各行各业的合唱团陆续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城市的公园,包括一些农村的乡镇都拥有自己的合唱团体,遍布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这一时期合唱的特点就是群众的自发性空前提高,绝大多数合唱团队都是非职业的,不但国内的合唱赛事此伏彼起,参赛人数之多,水平之高,是过去不能想象的,而且在近几届国际合唱比赛中,中国队的表现都大受好评,奖项不断,有些国际合唱赛事还移师中国。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少儿和老年合唱的水平提升特别快,学校的合唱已经普及,老年人的合唱十分发达,每次比赛,他们的表现令人瞩目,他们的进步尤为明显。其中童声合唱的整体水平,如今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记者:合唱在当代生活中能有什么独特的作用?

  田玉斌:我觉得合唱对参与者、参与单位、城市和国家都有着奋发向上的精神作用。对参与者来说,合唱不仅丰富了参与者的文化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在长期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广交了朋友,在合唱中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进而提高了幸福指数。对参与单位,合唱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提升精神风貌。对一个城市,合唱活动可以展示举办城市的良好形象,产生宣传效应和经济效益。从国家角度,合唱则有利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精神。

  记者:目前,中国合唱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田玉斌:一是中国基础教育差,据我了解,现在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堂不教合唱,变成了音乐欣赏、讲故事、看歌剧等,尤其是不识五线谱的问题特别严重。其次是创作问题,合唱创作目前大大滞后于表演,即便有了新作品也难以推广。第三就是指挥缺乏,合唱指挥跟不上合唱发展的需要。此外,目前国内高等院校还没有合唱的院系,这也是很遗憾的事情。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中国合唱事业经过一百年的锤炼和积累,已经成为一个合唱大国,只要有足够的认识和足够的资金支持,成为合唱强国的那天并不遥远。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