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平的名义向高考致敬
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高考依然是守住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底线,依然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希望
高考来了。连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紧张期待的气息。
安徽六安一所中学万名考生集体赴考,送者如堵。从图片上看,车内车外目光粘连,交织着渴望、紧张、担忧、不舍等复杂情绪。这两天,类似情形在全国各地触目可及。
高考日,从来都是一年中最让人揪心的时刻——不独是考生及家长,全社会都在激动甚至焦灼。不论什么新闻,但涉“高考”必火。高考移民、异地高考、高考加分、高考作弊……任何一个关于高考的政策或事件,都会牵动全社会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一位中国教授曾经问他的美国学生:你知道对中国家庭来说,最为重大、牵扯全家心态和投资决策的事件是什么——是孩子的升学。美国学生迷惑不解。他们当然不懂,中国高考,至少有三层重大含义:第一,这可能是一个孩子决定他的人生命运走向、人生高度和广度的重要时刻;第二,这是一个普通家庭改变命运且受到集体鼓励的机会;第三,这也是从国家层面调整各阶层利益格局的公平竞争时刻。
用这样的心情再看高考新闻,送考也罢,考前宣誓也罢,交警全体出动为考生保障也罢,固然常被诟病是过度紧张,但是,从全社会对高考的这种尊重与爱护,我们能读出的,是对合理追求美好人生的体谅,是对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敬重,更是对成为打通各群体上升通道的高考体制的保护。
如今,成才路径多元,但高考仍然是国家筛选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考之所以被高度重视,盖因它是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一语道破了高考的重大价值。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正在修正之中。有从国家层面推动教育公平的,像今年起国家已决定提高重点大学的农村子弟比例,让“寒门”有机会出“贵子”;有从体制内有序推动,像高校保送与自主招生比例逐年扩大,在一些名校已超过一半,所谓“高考状元”因此已不再有炒作必要;有类似南方科技大学试图绕开高考的教改实验;还有自发进行的“用脚投票”,不少学生放弃高考,选择本科留学。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因高校学费高昂且就业艰难而弃考的困难家庭……
这种种围绕高考展开的新迹象,让我们亦喜亦忧。现在,中国教育最需要的不仅仅是钱——尽管我们仍然希望,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终达4%的基础上,更向世界平均水平4.9%靠拢——更重要的,是改革的思路和勇气。教育公平,是起点的公平,也是机会的公平,规则的公平,要让高考制度体现这样的目标:公平取士、鼓励寒门学子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合理调节社会阶层有序流动、为国家民族补充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基于此,至少在目前,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高考依然是守住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底线,依然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大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天,高考依然有捍卫的必要。
所以,不必把焦点放在消弭全社会的高考焦虑症上,更艰难的改变在于彰显社会公平:无论是白领、蓝领,还是农民、公务员,都能受到尊重,都能充分表达自己,都有实现幸福的同等机会——到了那个时候,面对高考,任谁都会有平常心了。
现在,我们且以公平的名义,向高考致敬,为考生祝福!
(编辑:伟伟)
· | 高考“材料作文”遭吐槽 专家称应试思维需改变 |
· | 莫让孩子“背负”家长上考场 |
· | 中国艺术报多篇文章入选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 |
· | 谢师宴不如“谢师言” |
· | 我们的“教养”从何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