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字典害学生,也伤了文艺界的爱心
“话把儿”变成“活把儿”、“what”被写成了“uhat”、一次“性”筷子写成一次“姓”筷子……这一系列错误出在湖北省教育厅为全省3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的《新华字典》中。5月5日,此事一经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披露,便引来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一片哗然。
相信不光是笔者,很多人乍听此事都会发出惊叹。我们心目中的《新华字典》可是小型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的权威,怎么可能错误连篇呢?经媒体追踪后才发现,孩子们拿到的免费字典,并不是真正的《新华字典》,而是当地教育部门突击编写的自家字典《学生新华字典》。经过辞书专家抽样分析,这本山寨版《新华字典》不仅在注音、字形、释义、例句、部首、英汉对照、标点符号等方面均存在错误,而且正文差错率超过万分之十五,总体差错率则高达20%,远超国家规定的图书合格标准差错率,属于应当销毁的图书。
对于孩子们来说,字典犹如一个无声的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能否正确使用中华文字。而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一本字典又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民族文化的根基与未来,这中间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掺假。即便如此,在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出版商眼中,它还是变成了“唐僧肉”。有的人为了一点金钱私利,以错误百出的自制、盗版字典来代替正版《新华字典》,拿着专项资金来做权钱交易。当天真无邪的孩子拿到这些盗版、山寨、错误百出的字典时,他们的语言学习如何得到有效保障?这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的少年儿童将起到怎样恶劣的负面影响?
2012年10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出台文化惠民政策,由中央财政拿出17亿元,为全国1.2亿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每人配备一本正版《新华字典》。按理说,在国家政策之下,正版《新华字典》理应出现在农村中小学生的书桌上。然而令人倍感遗憾的是,这项对贫困地区学生犹如雪中送炭的政策,到了一些地方却走了样。除了湖北,今年3月,云南腾冲、临沧等地也出现将10多万册盗版字典发放给学生的情况。
与上述恶劣行径截然相反,近年来,在了解到我国很多偏远贫困地区孩子缺乏字典的现状之后,众多文艺界爱心人士率先纷纷加入到字典援助公益活动中,他们或捐款捐物,或参加义演,或担任形象大使,以实际行动让受助的孩子扬起理想的风帆。《中国艺术报》对此进行过大量的连续报道。也正是因为有文艺界知名人士的大力推动,边远地区孩子们的字典问题才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也终于促使有关政府部门推行了免费字典进课堂。倘若最终引来的是伪劣字典进课堂,岂不是既遗害一代学生,也大大伤害了文艺家的爱心?!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