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人民日报: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时间:2013年04月01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任仲平

  (一)北京。国家博物馆。

  一走近《复兴之路》展览,就能看到环绕四壁的浮雕,始于四大发明,终于奥运五环。像是一个隐喻: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现代中国的辉煌成就,与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交相辉映,仿佛是文明长卷的首尾相接。

  2012年11月29日,正是在国博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的“文庙宗祠”,习近平同志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新一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换届完成,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的确,大步向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

  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住房梦、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在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互动交融中,世界东方升腾起激荡人心的中国梦,奏响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

  (二)“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的背后,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着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

  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估算,中国从公元1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然而,这样的“老大帝国”,却是以一种屈辱的姿态进入近代史的。

  有学者这样描述,“19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协定和治外法权条款,使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不仅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地位低下,而且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同样地位低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的评述,至为精当。

  (三)上世纪初,爱国学子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中畅想中国举办万国博览会,革命先行者也只能在建国方略中规划“进藏铁路”。今天的中国,奥运梦、世博梦、青藏铁路梦都已成真,更圆了前人难以想象的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当中国经济跃升至世界第二,当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

  有人说,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国家开始打造她的“造梦”能力,她的国民开始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梦想。对梦想的追逐,刻印下社会发展的脚步,也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轨迹。

  60多年来,无论是白山黑水之间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人,还是绿皮车上枕着蛇皮袋打盹的进城农民,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亿万人民梦想的叠加。农业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全免费,日渐公开透明的民主政治,覆盖13亿人的社保体系……今天的中国,流动社会让人有更多上升机会,权利社会让人有更多保障依靠,开放社会让人有更多成功路径,信息社会让人有更多表达渠道,宏大的国家梦想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点滴进步中,慢慢生根。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就把实现复兴大业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想当做未来愿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追求。

  (四)纵观历史,大国崛起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全体国民共同的期待与奋斗,由此锻造出国家民族独特的气质与精神。几百年前,一群欧洲大陆的失意者坐着“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开启了美国梦;去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烟囱高耸、铁水奔流的场景,讲述了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梦。这样的梦想,绝非一人一地一时的空想,而是回荡在全体国民心中的共同旋律,也正因此才具有超越时空的能量,成为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动力。

  如今,中国梦正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共鸣。人民日报评论员新春走基层,在湖南一个偏僻山乡的农家门前,看到这样一幅春联:“雪梅映红中国梦,紫燕衔绿万家春”。一位旅美华侨写下自己的心声:“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众人争说中国梦,同心共筑中国梦,正因为它触动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这正是提出中国梦最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美国《新闻周刊》认为,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更有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这是“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

  (五)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心结,更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理想信念。其背后,是数千年的积淀、近百年的回响、亿万人的渴望。

  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历史进程,并且创造出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绝非偶然。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这样的民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它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我们看到,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从“振兴中华”到“我们都是汶川人”,一个个时代的口号,张扬着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爱国精神,这是推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着中国梦前行的强大力量。

  我们看到,从小岗村鲜红的手印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股市带来的全民投资热潮到贡献了六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小企业,30多年来,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在通往中国梦的征程中,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六)北京申奥成功后有一张经典照片,两辆相向而行的车上,手拿国旗的年轻人击掌相庆。这样的场景,曾引发多少人的共鸣与感慨。有句歌词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13亿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的中国梦,寄托着最深厚的情感。

  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演进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正如有论者所言,在灾难与辉煌的双重变奏之中,一个个中国人的梦想从来离不开民族整体的际遇。个体的命运往往随着历史而流转颠簸,无论大江大海还是一枝一叶。

  新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新世纪“强起来”,正是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中国梦的茁壮,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说明,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面对各种利益关系调整所带来的矛盾,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状态,特别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以共同之理想,凝聚共同之力量,以共同之奋斗,追求共同之目标,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汇聚起来的力量。

  (七)北京的长安街,取盛唐之意,东是建国门、西是复兴门,谓之长治久安。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辉煌文明、有数百年深重苦难,也有百余年不息奋斗,追寻梦想的道路尤其艰难曲折。百余年来的救亡图存、道路探索,多少仁人志士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付出“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牺牲,发出“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呐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真正进入全球化的坐标体系,也就在这短短30多年。但就是在这30多年里,我们写下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故事”。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在不断探索和奋斗中,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这条道路,我们深切体会何谓“来之不易”、何谓“倍加珍惜”、何谓“始终不渝”。沿着这条道路,我们科学把握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新中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经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最终确立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想的根本遵循。

  这条通往梦想的道路,有着绵延的文化传统、深层的现实基因。从根本上说,13亿人的中国梦,必须对人类文明有责任有贡献,以和平文明筑梦,靠自力更生圆梦,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在能源消耗上,美国人均年消费石油22桶多,中国只能在人均年消费石油两桶多的情况下,以不断降低能耗求得发展;在人口流动上,欧洲19世纪向海外移民6000多万,靠建立殖民地开疆拓土,而中国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解决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在增强综合国力上,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也不对外输出革命,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这就是中国式的梦想之路。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就能够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八)一个国家的梦想,可以归结为一种理想信念,但仅有向往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战后一些国家飞速发展,还是“金砖五国”重构世界版图,奇迹也好、腾飞也罢,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把握有利的发展机遇、构建更好的体制机制、勇敢地革除自身弊病、自信地迎接风险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奋斗过程。美好蓝图能够激发斗志,豪情壮志可以鼓舞人心,但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实干。

  今天,从“全面崩溃”到“虚假繁荣”,仍有一些人在“唱衰”中国。这样的说法虽耸人听闻,却也警示我们追梦之路绝非坦途。新兴大国崛起的烦恼,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困惑,人民渴盼公平正义的焦虑……有人曾说,今天的中国不能是打网球,可以等球落地后再挥拍,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主动截击,否则就会输掉比赛。正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离目标越近,阻力就越大,也越艰辛。最有自信的时候,也最容易自满;最有希望的时候,也最可能失望。要让梦想成真,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机遇,以实干托起中国梦。

  改革开放之初,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其开篇标题是《中国的梦想家》。30多年后世界之所以还对“梦想家”怀有敬意,正是因为我们靠实干把一个处在经济崩溃边缘的国家推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靠实干改变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命运,靠实干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日益接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同样的道理,不干,一切理想、梦想最后都只能是一枕黄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顾历史,面对列强的凌辱,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奋斗征程中的挫折坎坷,中国梦没有破灭。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折千回中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确立的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时至今日,中国正处在实现梦想的关键节点,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应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挑战,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需要13亿“实干家”坚持不懈地埋头苦干。只有每个人都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干好“自己的那一份”,中国梦才够美丽、够坚实。

  (九)1933年,近代中国一份有影响的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发起了全国性“征梦”活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你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然而,那样一个时代,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个人何敢言梦?活动最后征得的“梦想”答案只有160多份。

  令人感慨的是,这两年,我们的一家电视台也举办过一次“征梦”活动,海量的参与人数,丰富的个人梦想,热烈的讨论与回应,与70多年前真是云壤之别。两场“征梦”,两个场景,换了人间。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13亿人共同奋斗,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