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热门电影盘点 《一九四二》凝视苦难 《画皮》打造东方魔幻
《雨中的树》
导演: 尹 力
《一九四二》
导演: 冯小刚
《搜索》
导演: 陈凯歌
《人再囧途之泰囧》
导演: 徐 峥
《画皮Ⅱ》
导演: 乌尔善
《雨中的树》——
主流电影的诗意表达
尹鹏飞
根据中共四川省万源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的真实事迹改编的英模人物传记片《雨中的树》,在主流电影的艺术表达和观众认同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电影设置了主人公工作经历和儿子追寻父亲生前足迹的双线叙事,以“树”意象的宏大隐喻为开端,特意将两个时空的界限模糊,营造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诗意感。在主人公先进事迹的铺陈上,影片并非只将摄影机对准李林森一个角色,而是塑造了众多的基层工作者形象,因此有效规避了同类题材容易导致的人物扁平化、情节表面化倾向。对一些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与主人公的高尚品格形成对照,不仅丰富了叙事,也增强了主流影片对现实的批判力度,营造出浓厚的时代氛围,引人深思。影片加入的主人公与父亲、妻儿的情感表述,也较好地实现了主流电影“家国同构”的目标。
电影在剪辑、音乐、构图各个方面均很用心,通过艺术创造将单纯的人物事迹转化为个性化、审美化的影像表达,以达到与观众情感的有效对接。例如,四川少数民族风景的引入,就在增强画面感染力的同时,加强了叙事的情感表达。可以说,《雨中的树》汲取了去年同类型影片《杨善洲》的成功经验,又富于进取,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融合中,突破了以往主流电影中传统的戏剧化冲突模式,更有效地获得了观众的认同。
《一九四二》——
冷静凝视苦难人心
沙莉雯
今年的贺岁档,冯小刚并没有沿袭他一贯的“冯氏喜剧”路数,而是为观众带来了讲述民族苦难历史的《一九四二》。
影片有民族史诗的特质,采用多线索叙事,力图全方位还原历史现场,其中包括数以百万计河南灾民的逃荒征途,国民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态度和作为,西方记者和传教士的所见所为,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在纷繁交错的历史图景中,电影成功塑造了多组人物群像,对于个体在大灾难前的挣扎也给予了足够细致和立体的观照。
影片直面灾难事件,深刻洞察特定历史坐标中的真实人性,展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仓廪实而知礼节”,逃荒途中的饥寒交迫几乎让人们忘记了礼义廉耻、伦理纲常,只剩下想要活下来的本能。观众看到惨不忍睹的画面,听到无奈又无力的对白,更能真实感受到画面背后的人性颤抖。影片提供给观众审视人性本质的视点,也赋予自身触及人心的感染力。
导演此次有意摒弃风格化影像,不刻意煽情,坚持真实、冷静地陈述历史,用近乎纪实主义的方式诠释着人性之真。创作者有意隐藏自己情绪的表现手法给了观众更多的思考和审视的空间,不堆砌情感也不诉说苦难,只是让我们在70年后静静观看,默默动容。
《搜索》——
冷峻直面当下现实
张新月
陈凯歌导演的《搜索》,从题材的选择和对选定题材的认识来讲,是当代中国电影比较少有的直面现实的“接地气”之作。
影片表现年轻人的故事,具有时尚的都市气息,陈凯歌将视野放在当下的社会现实,批判性地展示了网络媒体笼罩下的社会环境,这是一种勇气。通过直面现实,时代与社会的症候被巧妙地编织进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之中,使观众在观看故事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进行思考。耐人寻味的是,银幕上的故事与银幕下的生活形成一种观照,从而构成了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影体验。观众看完影片,走出电影院,通过电影中的故事反观生活,对影片的热烈探讨又将更多的观众吸引进电影院,形成良性循环。
《搜索》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说明当下的电影市场不仅仅需要古装大片和好莱坞大片,现实题材电影同样是有市场的,只是这一市场尚待开发,等待着更多像《搜索》一样的影片进入院线,展示社会百态,启迪现实人生。
《画皮Ⅱ》——
打造东方魔幻电影品牌
欣 悦
3D魔幻巨制《画皮Ⅱ》自上映就连破票房纪录,虽然在艺术上仍有诸多欠缺和遗憾,但在2012年上半年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萎缩到30%左右的情况下,它所取得的一串炫目的数据,还是给中国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在市场成功的诸多偶然和必然因素中,《画皮Ⅱ》作为一部商业影片的操作经验是值得认真审视和解读的。《画皮》系列电影对打造和维护民族电影品牌,对巩固和拓展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有着较大的意义。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巨大考验和重大抉择时,如何巩固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关注点。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画皮Ⅱ》尝试打通产业诉求和人文关怀、个人艺术创造与观众接受、视听奇观与视听意蕴。青年导演乌尔善借此片成功转型,创造了一个奇幻的古代世界,想象大胆,构思新颖,大量特效技术的使用与故事的意蕴有机统一,收到良好效果。
《画皮》系列电影的成功开启了中国式大片的品牌时代,它在电影品牌的深度开发以及涉及游戏、小说、图书等的矩阵式营销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