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争名不争利的元帅——专家学者热议电视剧《刘伯承元帅》

时间:2012年12月3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成

电视剧《刘伯承元帅》剧照

  “革命历史剧,尤其是人物传记类型的革命剧,应该拍什么?怎么拍?怎么拍才好看?怎样拍才是艺术?”12月25日,在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电视剧《刘伯承元帅》创作研讨会上,中央电视台电视资料馆副馆长王甫如此问道。经过与会专家的讨论,电视剧《刘伯承元帅》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马维干看来,展示成长历程,抓住人物特点,虚实相生是本剧的成功之处。他说,“这部剧比较生动全面地表现了刘伯承元帅从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成长为共和国的元帅的历程。剧中对刘帅整个心路历程的表现非常细致、细腻,故事感人。主演刘之冰对此把握得很准确。此外,主创人员很好地把握了刘帅的形象特点,众所周知,刘帅是‘军神’,是高超的军事战略家,本剧对刘帅的战略意识表现得比较充分。该剧还较好地处理了虚构人物与历史真实人物的关系。刘帅一生征战的地方多,战友也多,一部电视剧不可能把每一个阶段的对手和战友都写上,因此,本剧把点都集中到几个人物身上,如王教官等。我也写过重大题材的作品,我深知虚和实的结合很难把握,太实了容易导致故事不好看,太虚了又太假,这个剧在虚和实上结合得比较好。”

  《当代电视》杂志主编张德祥认为本剧在虚实结合上,实的部分可以适当的再让位给一些戏剧性的戏份,这样更能增加本剧的观赏性。他说,“革命题材的的人物传记片对电视元素的把握较有难度,以前,电视剧《陈赓大将》曾采用过传奇的元素,本剧如若增加一些戏剧性,则会更有冲击力,比如多增加些在四川和军阀之间斗争的戏,多提取一些刘帅革命生涯中的具有戏剧冲突的元素会更好看一些。”

  该剧独到的艺术手法契合了刘伯承元帅淡泊宁静的气质,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王甫总结其风格为“沉稳、内敛、简约”,他说,“该剧探讨刘伯承元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时比较内敛,从音乐、摄影构图甚至字幕和色调中就能看出来,主演刘之冰的声音很沉稳,这表现出刘帅坚定的态度。这种风格迥异于当下时兴的夸张式表演,夸张的特效;该剧的剪辑非常讲究沉稳,每一场戏,演员都是认真走场;整部影片的叙事也很简约,选取的都是刘帅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事件。”

  “这部剧拍出了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刘伯承元帅,过去在很多重大题材历史电视剧中看到过刘帅的形象,但这次刘帅在荧屏上的形象却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文如是说。而这也无疑道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

  《刘伯承元帅》所呈现出的刘伯承崇高的品格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他们纷纷表示,这种精神正是今天所亟须的。张德祥说,“刘帅对自己的名誉、权力、职位的意识比较淡薄,反而倒是积极为我军建设,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从剧中他办学的情节中便能感受到。”王甫认为,刘伯承元帅追求真理和知识的儒将风范,对当下的青年观众会有很大帮助。他说,“刘帅从一开始投笔从戎到追求马克思主义,再到苏联去学习,后来建立军事院校,这条线索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儒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学生的元帅就不是好元帅。刘伯承元帅对我军和国家的巨大贡献,与他终生学习和终生追求真理是分不开的。”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说,“他是一个纯粹的革命军人,不争名、不争利,就是一门心思把仗打好,把战争规律研究好,一仗花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刘伯承元帅在1915年前后打的硬仗很多,特别是两次受伤,一次是眼睛,一次是腿,很坎坷,几乎每一次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原因除了勤奋,还有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这在今天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刘伯承元帅最先敏锐看到了高等军事教育的特殊地位,他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胸襟广阔,很有包容性,他的很多教员,都是过去国民党的人。他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这在今天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