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初选出草图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初选出草图
孙家正出席草图观摩暨评选工作会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草图观摩暨评选工作会12月24日至25日在京召开。
作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自去年12月在京启动、今年5月对外公布150个选题后,社会反响强烈。特别是今年7月在成都召开工程动员大会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各地采取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创作动员会、与专业美术机构和院校以及重点美术家沟通联络等各种方式推进动员和组织美术家创作申报的有关工作。工程申报开始后,全国广大艺术家积极踊跃投稿参加。截至12月初,工程办公室陆续收到大陆地区、港澳台和海外美术家提交的各类申报草图1043件,含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装置、影像等众多门类。
24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工程总顾问孙家正,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中国文联党组领导李屹、杨承志、左中一、李前光,以及工程相关部门领导冯远、吕章申、刘大为、吴长江等共同观摩草图,并参加评选工作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工程创作委员会的专家靳尚谊、侯一民、詹建俊、杨力舟、全山石、邵大箴、孙为民、盛扬、曹春生、孙景波、广军、潘公凯、王明明、范迪安、陈履生、许江、曾成刚、许钦松、韦尔申、杨晓阳、徐匡、田黎明、唐勇力、李翔、姜陆、杨飞云、吴为山、王宏剑、代大权、徐里等,历史学家孙机、王震中、万明出席。会议由工程办公室主任、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刘健主持。
孙家正在会上表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启动的,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程。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文化的内容。文化建设就是要集中留下一批可以流传后世的优秀作品。这些申报的工程资料,可谓琳琅满目。150个选题由全国美术家参报,难免会选题重复,而同一个选题经过比较后才能选出精品。作品的选择要将选图与选人结合起来。工程始终是开放的,最终未能入选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作品同样可能具有价值,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收藏和展示。
翟卫华在会上表示,工程的前期准备非常顺利,老中青三代美术工作者的热情参与,反映了广大美术家对这项工程的支持,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工程在草图观摩评选阶段将基础打牢,就会为接下来的创作打好基础。希望通过海选评选出的每一件作品,在十年、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能成为当代为后人留下的精品和宝贵财富。
左中一受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委托,代表中国文联党组对工程评审提出几点希望:严肃认真评选,制定严格规范、可操作的评审规则,做到按规则办事、按程序评审;全力做好服务,工程办要抓具体、抓细节、抓环节,强化服务意识,根据不同阶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全程跟踪创作进度和创作质量,全方位提供并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加强创作指导,广大美术家要树立责任意识,虚心听取并认真吸纳创作指导委员会以及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改进完善,反复打磨草图,以求精益求精。
40余位专家分为中国画、油画和综合三组,对全国报送的千余件草图进行评审。通过反复观摩,细致对比,认真讨论后,专家们进行了两轮投票,初步遴选出一批基础较好的草图。专家们还就此次入围草图的加工修改,以及无人申报选题的邀标方式进行了讨论,也对工程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工程承办方中国美协为此次草图评选工作会作了周密详尽的计划和准备。评选工作以公正、公开、公平为指导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评选程序进行。主办方在评选现场设立监审委员会,全程监督评选过程。评选采用电子计票方式,高效快捷,避免人工计票的误差,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