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演出,一部国歌诞生的艺术史——“《前进·进》中华情·唱国歌”文艺演出侧记
舞蹈《暴风雨》 中国艺术报 彭宽 摄
这是一台内容与形式都极具个性的文艺演出。它不是单纯的歌舞组合,不是联欢晚会,不是诗歌朗诵会,也不是戏剧。演出以田汉创作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一伟大作品前后多年的个人思想发展、艺术探索为脉络,以那段中华民族不屈奋斗的中国现代史为背景,以舞台蒙太奇为连接手段,综合了独唱、合唱、器乐、朗诵、话剧、舞蹈、造型表演等多种文艺表现形式,对国歌诞生历程及其蕴涵的伟大民族精神,做了一次高度艺术化、独具特色的诠释。
朗诵《暴风雨》 中国艺术报 彭宽 摄
这就是10月27日在武汉紧紧抓住了现场千余名观众心灵的“《前进·进》中华情·唱国歌”文艺演出。演出由中国文联、武汉市政府、田汉基金会联合主办。演出当天,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和武汉市有关部门领导都到场观看。可以说,整台演出非常朴素,因为舞台没有奢华的背景,没设置LED大屏幕,没安排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场特技;但又可以说,整台演出非常华丽,因为苏叔阳、李羚、殷秀梅、王洁实、黄华丽、石维坚、董怀玉、张晶、曹灿、马梅等众多国家一级演员倾情加盟,令整个舞台群星闪耀、熠熠生辉。
李羚主持演出 中国艺术报 彭宽 摄
“我们从这台演出中能够了解,国歌的词作者田汉,是怎样从一个年轻的浪漫主义的诗人,成长为一个国魂和民族魂的代言人?由此,我们也就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国歌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感受国歌所蕴涵的无穷力量和伟大精神。”田汉基金会理事长、作家、戏剧家、文化学者苏叔阳如此阐述这台演出的创作动机和艺术内涵。
曹灿朗诵《日出之前》 中国艺术报 彭宽 摄
整场演出分为“暴风雨所诞生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血肉筑成的长城”、“民族解放的战歌”、“民族胜利的凯歌”、“永远的进行曲”六部分,鲜明地体现了国歌酝酿、创作和深入人心的整个历史过程。前半场演出回顾了《月下的细语》《对着初春的细雨》《暴风雨》《日出之前》《毕业歌》等田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从中不难读出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发展,直至《义勇军进行曲》水到渠成的颠峰成就;后半场演出则重温了《怒吼吧,黄河》《延安颂》《黎明的通知》《长江之歌》等众多文艺大家的经典作品,令人体会到对国歌精神的无限延伸和共同呼应。演出中更是介绍了田汉、聂耳乃至当时世界第一男低音、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分别为这首伟大作品作词、谱曲、演唱以及宋庆龄题字的历史细节:田汉创作中思想认识的高度升华、聂耳谱曲时的激情与义无反顾、保罗·罗伯逊在当时反法西斯各同盟国演唱这首歌并预言它必将成为中国国歌的艺术家的远见与直觉……这一切,都深深感染着现场观众。
交响大合唱《怒吼吧,黄河》 中国艺术报 彭宽 摄
“看了这台演出,真像是看了一部国歌诞生的艺术发展史,心情激动。”观众在演出最后全体起立,同声高唱国歌,澎湃激情经久不息。“我们用这台演出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同时也提醒国人,今天,我们仍然要万众一心,去迎接新的挑战,赢取新的胜利,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毫不松懈地继续奋斗。”苏叔阳动情地说。
殷秀梅演唱《长江之歌》 中国艺术报 彭宽 摄
演员们集体合影 中国艺术报 彭宽 摄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