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曲艺牡丹奖的平台创新之路

时间:2012年09月0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董大汗

  翻开刚刚揭晓的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可以看到,既有马增蕙、田连元、吴宗锡、单田芳、金声伯等老一辈曲艺家,也有贾玲、李响、李想、李然等活跃在曲艺界的新秀;既有小品、快板等受众面较广的曲种,也有扬州弹词、四川扬琴、南阳鼓儿哼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曲种;既有来自专业院团的演员,也有民营小剧场的演员……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曲艺事业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而促成中国曲艺牡丹奖真正能够成为推动曲艺事业全面发展的原因,应该说与中国曲协近年来围绕这一奖项所做出的一系列探索和改进密不可分。

  自2000年设立至今,经过12年来的探索、实践和总结,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程序不断规范,评奖机制不断完善,评奖理念也不断与时俱进。从第四届开始的专家评委库建设,到第五届开始设立分赛区比赛制,第六届提出将体制外曲艺演员纳入评奖范畴,再到第七届首次引入观众评审制度……“作为被业界称为曲艺界‘奥斯卡’的中国曲艺牡丹奖,不仅仅是每届评出一些获奖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其能够真正发挥促进曲艺事业不断发展的作用。所以,在每一届牡丹奖的评比中,我们都会根据全国曲艺发展情况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说。

  让评奖更专业更科学

  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天津赛区的比赛上,包括记者在内的很多观众都有点纳闷,为何评委席上还有歌唱家杨洪基,他不是音乐界的吗?后来一打听才得知,原来杨洪基也是中国曲艺牡丹奖专家评委库的成员之一。

  作为曲艺界最高奖项,专业性、学术性和权威性必然是中国曲艺牡丹奖在评奖过程中首要坚持的原则。而要保证评选出来的人才和作品名副其实、众望所归,评委自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开始,中国曲协便开始筹划建设专家评委库,除了邀请曲艺界的名家大腕入库外,还在充分考虑到曲艺和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前提下,吸收很多其他艺术门类的名家入库,这其中就包括著名歌唱家杨洪基。从第四届往后,每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委都由评委库中随机挑选产生,而且评委构成还是曲艺和其他艺术门类专家的“混搭”。据介绍,短短几年间,专家评委库人数已由初始的198人,发展到现在的362人。谈及出任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委的感受,杨洪基表示,将其他艺术门类的专家吸收到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评委阵容中来的做法非常科学合理,更能体现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让更多曲种走近观众

  曲艺素有“书山曲海”之说,各曲种的民族性、区域性、方言性限制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对比,所以在评奖时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为此,从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开始,中国曲协正式实施分赛区比赛机制,每届比赛共设4个分赛区,各赛区均设立表演奖、文学奖、节目奖、新人奖,获得各类奖项提名者进入终评。从实际效果来看,分赛区比赛机制让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曲种和代表人物通过牡丹奖这个平台为观众所了解。从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报送情况来看,节目涵盖了65个南北曲种,其中既有苏州弹词、宁波走书、福建锦歌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种,也有南阳鼓儿哼、高平鼓书、湖州三跳等新近挖掘整理的曲种,而这正是得益于分赛区机制的有效实施。分赛区比赛机制很好地切合了不同地域观众的欣赏需求。如江苏无锡的评弹比赛,就成为了许多江浙沪“老听客”的专场,而山西长治的北方鼓曲比赛也让当地票友大呼过瘾。分赛区机制还有利于进一步拓展评奖范围,改变过去“小圈子”、“板着脸”评奖的现象。

  分赛区比赛机制的另一个显著效应,就是客观上降低了参评的门槛,让许多非专业团体的演员得以参与进来。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的山西潞安大鼓演员王海燕就是长期在基层为广大农民观众演出的曲艺演员,她的节目都是在基层演出中千锤百炼打磨而成,深受基层群众欢迎。谈起几年前的获奖感受,王海燕依旧很激动,在她看来,能够获得牡丹奖对于她个人来说只是个荣誉,但对潞安大鼓的传承发展来说却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因为自从获奖以后,有更多人开始关注潞安大鼓了。董耀鹏表示,分赛区比赛机制是符合曲艺艺术特征、适应当前曲艺事业发展实际的,可操作性强,今后中国曲协将作为常设项目固定下来。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