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之都里,那些并非童话的环保童话
艺术交流 VOL.02/2014|文\孟雁松 图\孟祥宁

   

有趣的酒吧招牌:“Free”和“Beer”中间的小字是“Wifi”和“Great”

  启程去丹麦之前,有朋友和我开玩笑——你最好先吸两罐氧适应适应再去,否则习惯不了那么清透的空气,醉氧可是不舒服的。我知他无非说笑,但也深深期待那种“醉氧”的感觉。和很多中国人一样,我认识的第一个丹麦人也是安徒生,更从此认定这是一个童话的国度。此次应IMSInternational Media Support)的邀请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方知“醉氧”的童话是怎样炼成的。 

广场是人们休闲的场所,也是街头艺术家展示才华的地方 

  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 

  字提示:丹的新能源利用率在2012年已经达43%,是世界上利用新能源最多的家,了鼓使用新能源,我们给石油加了更多的。——丹能源局 

  如果不是翻看一张大比例尺的哥本哈根地图,萨姆苏这个小岛很可能就被忽略了,但她却是环保人士心中的麦加城。114平方公里,3843人,距离哥本哈根城区2小时船程又2小时车程,这座离岸小岛如世外桃源般静静坐落在北海卡特加特海峡,从不为人知,到赫赫有名。萨姆苏的“名”始于1997年一次关于新能源的竞赛,从五个选手中脱颖而出的萨姆苏实现了利用当时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在10年时间里达到10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2006年,萨姆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现代生活与生产状态下的“零碳”地区,在接近又一个10年之后的今天,这座小岛已经是令人艳羡的“负碳”地区。 

  就像每一个明星背后都有一部血泪史,萨姆苏也不例外。早在19世纪末期,岛上超过70%的居民需要靠化石燃油或是从主岛购买用燃煤生产的电能,大约每人每年要产生11吨的二氧化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萨姆苏在丹麦98个县市的“穷榜”上位列探花,大批的年轻人出走他乡,去寻找更好的生活,岛上的居民越来越少,而一波严似一波的失业潮则把留守的人们逼上了梁山。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能源危机,一些岛上的居民决定改变这一现状,而新能源竞赛又推动了这个革命性的改变。岛民开始自掏腰包集资装建新能源设备,一座又一座风车竖立起来,一片又一片太阳能光板开始工作,一座又一座秸杆和木屑供热站投入运转。10年,6000万欧元的投入,让萨姆苏的供电和供热完全告别了煤炭和石油,也不再依赖于外部供给。在自给自足的同时,当年那些参与投资的岛民在收回投入之后,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以至于如今大家聊天的内容通常是“谁家的风车转得更快”。 

  我们在萨姆苏的这一天格外晴朗,阳光穿过极度通透的空气热辣辣地照在人身上,在能源学院的空地上正在举办岛上的能源节,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堆满了场地,或许对于萨姆苏来说,燃油汽车是最后一块心病,他们期待着在16年以后,岛上所有的汽车和农用机械也都用上新能源,那时候岛民们的骄傲或许会再一次爆棚。 

萨姆苏岛上的海边落日

  可以“上天入地”的单车 

  数字提示:在哥本哈根,上班族和学生有41%选择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甚至68%以上的国会议员都会骑车上班。——丹麦自行车协会 

  治理机动车是治理大气污染极其重要的一项,也是国内大城市最先想到的一点。哥本哈根的晚高峰也会堵车,但看起来并不那么恐怖,倒是每一个红灯刚刚变绿的瞬间,喷薄而出的自行车潮更加壮观一些。每当哪个国家自诩自行车大国的时候,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常常嗤之以鼻——要知道,二十多年前我们国家的自行车保有量就有好几个亿——只不过,今非昔比。 

  其实对于丹麦这个“高富帅”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今非昔比”也似曾相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丹麦的自行车文化也曾一度消失,人们争先恐后地去买小轿车,以为那才是高质量生活的象征。此行,难脱“土豪思维”的我们刚一走出哥本哈根机场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惊,密密匝匝的出租车几乎一水儿的大奔。但是经过几天在哥本哈根大街小巷的游荡,我们发现,好像大奔也仅限于出租车,家用小轿车都低调得很,在今天的北京来说也就算勉强好意思开出来的水平。 

  丹麦人重新钟情于自行车,政府的努力功不可没。或许我可以不客气地说,丹麦人选择骑车也未必完全是觉悟高过我们,实在是因为,在丹麦,自行车的待遇要比机动车高得多——自行车专属车道高于机动车道,以保证骑车者的安全;红绿灯的变化频率按照自行车平均20公里/小时的速度设置,优先保证骑车人的一路畅通;客车、火车和轮渡上都设置了特定区域,让自行车可以免费搭乘;地铁口等重要枢纽区域,立体式的自行车停车位让人叹为观止;正在修建的自行车高速路将让骑车人可以伸展开更长的触角;稍有规模的公司都会设置配套的洗澡间,让一路风尘仆仆的骑车人可以冲个澡再干净舒服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与之相较,拥堵的 

  机动车道、关键路段机动车限行的不便、每小时30丹麦克朗的高额机动车停车费显然已经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在丹麦,许多政府官员、公司白领赴会上班,都大方地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骑车出行,爸爸妈妈会骑着前面带斗的自行车接送孩子,五六岁的孩子就开始骑着一辆和成人自行车拴在一起的小自行车潇洒上路。尽管我并不熟悉那些棱角分明的北欧面孔,但我相信在这一个星期里曾经和我擦肩而过的骑行者中,一定会有某个内阁部长、财团大亨、社会名流或是摇滚明星…… 

自行车是哥本哈根街头一道亮丽的流动景观 

  那些“异想天开”的人们 

  数字提示:我们的岛上现在只有25辆新能源车,希望到2030年可以达到800辆,也就是说,到那时候可以百分之百告别化石燃料了。——萨姆苏能源学院 

  在萨姆苏能源学院的幻灯片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叫做安德森的岛民,后来百度也告诉我,他在萨姆苏也算个小小的名人。安德森的故事引得来自中国的记者们会心一笑——为了开发清洁能源,这个家伙居然研究出用菜籽油来给汽车做燃料,据说只要远远闻见一股炸薯条味儿慢慢靠近过来,岛民们就知道是安德森的车到了。笑过之后不由得心生感动,若不是这些起初被人们当做“异想天开”的举动,又怎么会有我们看得到的这些成功呢? 

  在能源学院上洗手间的时候,被马桶里一汪淡黄色的水惊呆,赶紧再去冲水,冲过两次,仍然是淡黄色,后来才知道,为了环保,冲马桶的水是积蓄的雨水,所以不够洁净。类似的创造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自己改造出节能热水器,有人用富足的海草铺高尔夫球场地。能源节上,有个小伙子骑着一辆电动摩托车凑到我们几张中国面孔旁边,展示他这个“Made in China”的座驾,他说他自己家就有个风车,他觉得这个不用烧油的家伙很棒,他要把它卖到全丹麦去。 

  有时候我们很自负,有时候我们又容易妄自菲薄,丹麦人自己说,他们也不是天使,尽管在环保这件事上,拥有进步的观念的格外重要,但也并不说明这个“世界上最幸福国度之一”的国家,其国民思想就比我们更高尚。就如同萨姆苏当年刚开始推行新能源的时候,牵头人也要像个销售一样挨家挨户敲门去宣传普及相关的计划,只投入不收获是没人愿意接受的,好在事实证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在打水漂。 

  看到彼岸过着如此惬意的日子,深受大气污染之害的我们难免会走着坐着地琢磨能借鉴些什么东西,但又苦于我们没有稳定的风能,没有充足的光照,我们的人口太多太难统一思想,我们的经济基础薄弱不易开展工作,我们的空气已经不再干净如何劝说人们去骑自行车……但不止一位丹麦的环保专家向我们强调,丹麦这些如“童话故事”般的试点和成绩并不是在为我们提供一个可以复制的模板,而是一种创新的思路,如果我们可以从“童话”的写作中有所借鉴,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或许把“中国神话”写得更美好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QQ截图20191218095852.png
VOL.2/2019
QQ截图20191218093517.png
VOL.1/2019
1.png
VOL.4/2018
1.png
VOL.3/2018
VOL.2/2018
VOL.2/2018
1.png
VOL.1/2018
VOL.4/2017
VOL.4/2017
VOL.3/2017
VOL.3/2017
VOL.2/2017
VOL.2/2017
VOL.1/2017
VOL.1/2017
VOL.1/2014
VOL.1/2014
2013_4
VOL.4/2013
Copyright ©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