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平凡的伟大——邹树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http://www.cflac.org.cn  2008-01-11  作者:  来源:中国文联网
 

1月8日至10日在京举办的邹树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图书馆,来自首都文艺界、教育界、宣传系统的数千人感受到了邹树君平凡的伟大。

整整37年,邹树君扎根基层,没有任何报酬,凭着那份执着与坚定、质朴与激情书写了自己的音乐人生。报告会上,作为同事和学生的威海市音协主席毕少军回顾了邹树君组织“5·23歌咏活动”的故事;邹树君的学生、著名作曲家戚建波描述了“恩师把我带进音乐殿堂”的师生情谊;威海市启明合唱团团员张艳华告诉了听众们邹老师临终前最后一次为大家指挥、最后一次指导团员们排练的“那段最难忘的时光”;邹树君的儿子邹宁,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那个“总是扔下儿子、心里装着别人”的父亲,和他在与癌症搏斗的7年中所显示出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带着“邹老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疑问,一次次采访他的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许雁,则感动于这位“扎根大地的歌者”最吸引大家的小细节……五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回顾的邹树君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感动了京城的众多听众。

人们在思考,作为一个基层文艺工作者,邹树君为什么能够受到威海人民的敬重?对于当代文艺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品质?听完报告会后,人们找到了答案。年过七旬、最近又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老摄影家佟树珩,顾不上医生让他多休息的嘱咐,前来聆听报告。他说,邹树君不像明星那样光芒四射,许多人也并不了解他,但他为基层群众做了很多好事,培养了很多人才,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表率。在首都图书馆举办的报告会上,北京通州区的雷女士说,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高材生,邹树君回到家乡,把所学知识用于基层文化建设,这种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的品质值得每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学习。歌华有线职工孟女士说,邹树君虽然平凡,但他为威海市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人钦佩。

“邹树君的生命中只有音乐,他是我们所有同学中最棒的!”邹树君的大学同学、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潘桂娟说:“大学毕业后和邹树君见面的机会不多,他做的那些事情也从来没有跟我们讲过,这次听了报告,确实很受感动。”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报告会时,校园里正在举行毕业生招聘会,但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放弃了招聘会,而选择来到会场寻找“当代社会中,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答案。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四年级学生张晶说,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就是最可爱的人。她对记者表示,听了报告深受感动,自己将来从事教育行业,也要把这种胸襟博大、不求名利的精神带到教育工作中。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研究生李西顺和北京工商大学的一年级新生陶海琴不约而同地将这次报告会形容为“心灵的洗礼”,他们说,邹树君将一生奉献给群众,把自我融入社会,这样的行为可爱、可敬。

邹树君的事迹感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大家在感动之余也在思考,如何向邹树君学习,为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董伟说,中国剧协要号召全国戏剧工作者像邹树君学习,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希望邹树君的精神能催生出更多面向群众的好作品。相声演员宋德全说,艺术家们应当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老百姓,为老百姓服务,邹树君事迹的感人之处在于他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事,为老百姓服务。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于钦彦表示,邹树君是从山东走出的典型,山东文艺界更要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掀起学习邹树君的高潮,学习他甘为人梯、心系群众的优秀品质,努力把邹树君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三场报告会,人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感动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下,热烈的掌声一阵阵响起。邹树君走了,但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自己的努力。(作者为中国文联网记者 张亚萌 郭青剑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