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讲话》精神的忠实实践者——一谈向邹树君同志学习
http://www.cflac.org.cn  2007-05-22  作者:  来源:中国文联网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之际,在中国文联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向邹树君同志学习决定的时候,本报推出长篇通讯《邹树君:用生命唱响时代强音》。

33年前,邹树君提议举办“5·23”群众歌咏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2周年;30多年来,他怀着满腔赤诚为人民大众服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自己的生命弘扬《讲话》精神,他不愧为《讲话》精神的忠实实践者。

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惟一源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论述,在邹树君身上得到生动而深刻的体现。30多年来,邹树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讴歌时代、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培育新人,积极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文艺活动,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一大批“音乐之星”。近年来,虽身患重病,多次手术、化疗,他仍然坚守在群众文艺工作的第一线,直到生命的尽头。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威海百余个群众文艺团体常年活跃在广大市区和乡村,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演出活动400多场,观众120多万人次,威海市环翠区因此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全国惟一的“歌咏之乡”称号。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年来,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始终与人民心连心,用自己的艺术激励人民群众的斗志,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在与人民群众的结合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和追求,使我们的文艺天地绿树成荫花满枝。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如此,好人丛飞如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邹树君亦如此。邹树君没有在华丽的舞台上享受过欢呼,但却在人们心中赢得了最真诚的拥戴。他的实践回答了一个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如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重大课题。在他有限的生命里,邹树君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积极地用文艺的形式为人民群众服务,培养和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邹树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军营、校园生活最前沿,满足着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践《讲话》精神,向邹树君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飞速的发展,但是人民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基层的群众文化生活有待丰富。我们可以看到,在广大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每年年节期间,农村虽然会举办一些传统的文艺活动,但短短的几天远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渴求。在城市,由于人口流动加剧,工作节奏加快,公共活动空间的相对减少,群众文化生活也受到了很多限制,适合群众亲自参与互动的文化项目比较少。因此,我国城乡广大群众对文化活动都有很大的需求。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邹树君深知《讲话》中普及与提高的内涵和意义,为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做出了榜样,他的做法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

实践《讲话》精神,向邹树君同志学习,就要像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做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人民心声。正是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邹树君用自己的平凡完成了辉煌的乐章。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像邹树君那样,忠实实践、大力弘扬《讲话》精神,扎根基层,服务人民,让这辉煌的乐章永远在大地上传扬。(本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