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瑞委员:让民俗绽放绚烂之花  
 
2004-03-05
   

  中国文联网讯:民俗作为历代相沿、积久形成的风尚、习惯和礼仪,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最能体现文化的传承性。民俗建设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发展休戚相关,说唱、民歌、民谣、歌舞、音乐、戏曲、建筑、美术等所有民间艺术都实际地依附于民俗文化。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中有许多传统节日。节日习俗活动,是传统文化信息和文化凝聚力的现实载体。人们依俗安排生产生活,循岁时节令举行祭祀、祈禳、庆祝、婚丧、迎送、游乐等仪式和活动,接受习俗所蕴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伦理观等社会文化意识的教化和影响。纵观今天的国家法定节日,我们会发现,除了春节,其余皆是没有传统文化习俗的外来节日和现代纪念日。随着传统节日淡出现代社会生活,节俗文化功能开始减弱,相关民间艺术也随之凋敝。有鉴于此,我建议增加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为国家法定节日。对于这些重要的节日以及其他一些传统节日,如乞巧节、寒食节、重阳节等,国家行政和社会舆论要作依俗的安排和引导。

  然而民俗建设也不能简单依靠行政命令或行政手段,它需要尊重和顺应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为此我建议:

  1、给予尚有活力的传统民俗活动以政策性宽容,如借助节庆、寺庙、祠堂、地方戏及各种游艺形式进行祈禳、庆祝、迎送、婚丧活动等等。

  2、通过大众媒体大力宣传传统民俗文化。

  3、利用现代技术,赋予一些传统艺术以适合的现代形态,扩大中国审美模式的影响,从审美趣味和认知方面增进对中国文化品格的认同。如把木偶、皮影等表演艺术形式影视化。

  4、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中国习俗仪规。在大中小学校、国家公务机关、社会服务行业、演艺界广泛展开中国传统礼俗文化教育和行为举止培训;设立中国礼俗学校或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5、在政府举办的庆典、开幕式一类的公共活动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中国传统礼仪形式。(龙瑞)

    来源:2004年03月05日  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家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