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岩:不会用枪也要打鬼子
http://www.cflac.org.cn   2005-08-19    作者:康 伟    来源:中国文联网

 

    很难想象,接受记者采访的著名书法家谢冰岩今年已经96岁高龄。说起抗战期间的经历,谢冰岩依然充满激情。虽然这一切与书法无关,但谁又能否认,正是烽火岁月的历练,让谢冰岩的书法多了几许飞扬与沉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全国人民要求抗日、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声很高。因为在1930年搞“八一”暴动而被捕入狱、已经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关了七年的谢冰岩终于被释放。时年28岁的谢冰岩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遭受到严重的摧残,由于缺少维生素B,胸口以下已经麻痹。后来,他按照民间偏方吃蚕豆皮、吃米糠,竟然慢慢地恢复了。说起当年的细节,谢冰岩时而紧皱眉头,时而开怀大笑。由于谢冰岩在抗战期间的经历极为丰富和传奇,记者只能请他回忆抗战初期的一段,但即便这短短的一段,也让人难以忘怀。

  在李宗仁的支持下成立淮阴动员委员会

    谢冰岩从江南回到他的家乡淮阴,是在上海失陷后、南京即将陷落前,谢冰岩发现情况非常复杂。这时当地不少外出的壮丁跑回来了,原来的共产党员很多也回来了,许多当地青年为了抗日救亡也行动起来了,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爱国的国民党员,有的跟共产党还有联系,倾向于共产党。这几批人都回到淮阴活动。

    回到淮阴的生活情况怎样?谢冰岩没有一个清晰的描述,但在他提供的《吴觉纪念文集》中的一段文献值得引用。书中有一篇当时淮阴地区的领导人吴觉所写的《我的历史自述》,他在第六部分《苏北沦陷前的抗日救亡工作》中写到:

    管文蔚同志并对我说,谢冰岩同志也由南京出狱,因家庭生活困难住于亲戚处。管要我同张国权说,设法替谢找一吃饭处。管走后谢冰岩同志也就接踵来到苏州,因此张国权就将我们两人都在他的禁烟科内挂了两个小职员的名义,月薪40元,一个人用倒也绰裕。

    当时国民党政府允许谢冰岩他们上街搞抗日救亡的宣传,但不允许他们发动群众,不准弄枪,不准搞游击队。理由是日军由他们来打,但实际上他们也不打。于是就有人想到延安去,但由于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也不方便前往。因此,吴觉、谢冰岩等开始在当地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最初,他们邀请附近各县救亡活动的领袖到淮阴举办了首次座谈会,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及今后的联系办法,但是当时没有提出建立统一组织的问题,也没有提出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群众性救亡团体。

    当时的淮阴是国民党政府的临时省会,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书记长周化鹏邀请吴觉等人到他家中座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国民党要求他们在国民党的范围内活动,要融合、化合,而谢冰岩他们则坚持,绝对不能融合、化合,而只能是混合,各自独立。

    由于得不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吴觉、谢冰岩等决定成立苏北抗日同盟会,但是驻在苏北的韩德勤集团不让民众成立抗日团体。而当时的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比较开明,并且有许多共产党员在他那里办事,筹备苏北抗日同盟会的同志就商议派吴觉、谢冰岩前往联系。谢冰岩他们得知淮阴当地的士绅、江苏省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朱德轩与李宗仁颇有交情,就请朱德轩写了一封给李宗仁的信。

    1938年1月,谢冰岩与吴觉到达徐州,李宗仁的秘书接见了他们,并派人带领他们到第五战区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动员委员会总干事郭萃章(即老共产党员郭影秋)接见了吴觉、谢冰岩。郭萃章对吴觉、谢冰岩刚从监狱里出来的情况是知道的,所以他对吴觉和谢冰岩表现得很亲切。

    当天晚上,在郭萃章的安排下,谢冰岩与吴觉参加了一个内部会议,会上,是李锐作的报告。由于谢冰岩与吴觉在狱中长期没有与外界接触,李锐的报告使他们了解了很多情况,收获很大。同时他们又与李锐接上了关系。后来,吴觉、谢冰岩和东北军五十七军一师常恩多处的联系,也是李锐介绍的。东北军五十七军一师宣传队与谢冰岩有了多次的联系,谢冰岩为宣传队从上海购买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籍和共产党的宣传品等。

    第二天,郭萃章在动员委员会与谢冰岩、吴觉谈话,希望他们回去之后首先搞好淮阴县动员委员会,然后再搞组建苏北抗日同盟会的工作。郭萃章还将一纸任命书交给吴觉,任命书上写着:“第五战区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任命吴觉为淮阴县动员委员会指导员。”

    李锐发表在《报告文学》杂志1985年第5期上的文章《记吴觉》中,也提到了当年的这段历史:

    吴觉是江苏淮阴人,他同谢冰岩代表苏北的抗日青年,从淮阴来徐州找党的关系,同时带了地方上层人士的介绍信来找总委会,取得成立地方群众组织的合法权力,以便回到淮(阴)淮(安)涟(水)泗(县)一带开展抗日活动。他们由郭影秋安排,来找过我,说起他们的活动情况,知道苏北有一批人刚从监狱和反省院中出来,还有从外地流亡回来的进步青年,急于找到党的关系。这回他们只带回总委会的认可,而没有能接上组织关系。

    谢冰岩赶回淮阴家中时,他的老母亲正倚门而望,非常着急。见到儿子,她急切地说:“七个年头,你没在家过年了!这次,很怕你回不来。现在回来了,很好!赶紧吃年饭吧!”

    谢冰岩说,过了春节,吴觉就抓紧时间调整淮阴动员委员会。朱德轩担任主任,淮阴县长兼任组织部部长,吴觉自己兼组织部副部长。另外一些坚决抗日、积极肯干的知名人士,大都被聘为委员。这些措施使动员委员会的工作有了生气,在组织动员群众抗日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担任苏北抗日同盟总会秘书长

    随着形势的发展,成立整个苏北的抗日救亡组织时机已经成熟。1938年2月19日,苏北抗日同盟总会正式成立。宋振鼎为总会理事长,谢冰岩为秘书长,吴觉等十余人为理事。当时从延安抗大和鲁艺回到苏北的陈扬、丁宕之等五人也参加了抗日同盟总会的工作。总会和各县同盟会的中坚力量,大多是过去的共产党员。总会的章程,是谢冰岩起草的。总会的主要工作一是运用各种形式宣传我党的抗日救亡主张,一是发展抗日组织,组织群众参加抗日同盟会。

    谢冰岩他们当时还提出了办一份《新声晚报》的要求,但被国民党当局否决,认为没有必要办这份报纸。江苏省国民党韩德勤部也作一点表面合作的文章,他们办的《战报》副刊每周分为六种,其中的文艺副刊请谢冰岩担任主编。抗日同盟总会认为可以主持一个说话的园地,就同意了对方的意见。

    谢冰岩每周主编一期八开大小的文艺周刊,把这个园地当作了宣传共产党抗日与民主主张的舆论阵地。他在有一期副刊上写了一篇关于三民主义的文章,解说不但现在要为民族而抗战,还应为民权、民生而奋斗。国民党《战报》的主编将关于民权、民生方面的言论删除了。抗日同盟总会与《战报》进行了两个星期的斗争,该报不得不尊重抗日同盟总会的意见,将该文按照原文改了过来。

    谢冰岩回忆说,后来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到涟水办抗日青年训练班,由延安回来的几位同志当教员,教材也是他们从延安带回来的。1938年五六月间,台儿庄激战之后,第五战区总司令部从徐州向西撤走之后,韩德勤就向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动手了。韩德勤首先把抗日同盟总会中的两位国民党员张一平、夏仲芳关押起来。之后强行解散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并准备逮捕吴觉、谢冰岩等人。于是谢冰岩他们纷纷下乡,成立抗日青年工作团,进行半秘密活动。

    苏北抗日同盟总会成立后,急于和共产党组织接上关系。谢冰岩回忆说,1938年,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先后几次派人与党组织联系。第一次是当年四月初,由陈书同往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向董必武呈上苏北抗日同盟总会的报告和作为报告附件的《苏北抗日同盟总会章程》,迫切要求党组织派干部来领导苏北抗日同盟总会。董必武接见了陈书同,表示苏北地处抗战前沿,可能很快沦入敌手,要抓紧时间动员组织人民,抗日要依靠民众,只要团结民众,就有办法抗战到底。董必武同时表示,党在武汉的干部也很缺乏,抽不出干部去苏北,八路军已去山东,苏北离山东很近,可以主动和山东党组织联系。

    之后,苏北抗日同盟总会又派李干成去山东安堤,再后由宋振鼎、谢楠到邱县寻找党组织。在当年11月,苏鲁边区特委派张芳九、高兴太、戴曦来苏北,成立了党组织淮属中心县委,领导淮阴、淮安、涟水、泗阳四县共产党所控制的游击区,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9年3月5日,淮阴失陷。谢冰岩回忆说,当时是由张芳九领导原苏北抗日同盟总会领导集团成立抗日义勇总队。当时八路军在山东纵队下设立了南进支队,不久,抗日义勇总队就成为南进支队第八团,吴觉当团长。当时八团有几十杆枪,吴觉带了一些枪回来,谢冰岩从国民党部队那里搞了一些子弹。

    八团成立后,为了团结、培养抗日青年,又开办了抗日公学。为了加强对苏北的领导,山东的党组织又派了万众一来担任领导部队的工作。恰巧此时张芳九遇敌牺牲,过了一段时间,又成立了第九团。两个团成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梯队,队长是吴觉,政委是万众一。第三梯队对外名称叫淮河大队,淮河大队在当地很有名气。

    谢冰岩说,当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敌人:日本鬼子、伪军和反动派。谢冰岩笑着对记者说,你不要看我不会用枪,但自己也和鬼子打过仗呢!有一次谢冰岩与过路的小规模日本军队遭遇上了,决定发动攻击。当时同志们说,你是写文章的,不怎么会用枪,就别去打了。谢冰岩说,既然来了,就是要打,坚决不回总队部。于是谢冰岩向连队要了一枝老套筒枪,跟着连队埋伏在一个庄圩的树围和圩沟边。连队开火后,鬼子停下来还击。这批鬼子是老兵,子弹密集地射向头部附近,压制得大家不能动弹。于是连队准备撤退,高喊敌人围上来了,快撤。谢冰岩不走,说敌人来了正好打他们。结果谢冰岩被战友拖下了战场。谢冰岩说,我这不会开枪的人知道了打仗是怎么回事。这是我一生难得的事,有咀嚼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