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视协、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文联联合主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视协承办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国际论坛,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地江苏省南京市举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杨伟光,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李准,江苏省副省长张桃林,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黎鸣,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杨承志,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周莉,中国视协分党组副书记王锋、副秘书长张彦民等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和全体与会人员一起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
论坛举办期间,中国的李准、王朝柱、翟俊杰、周星、罗冠群、刘书亮、陈辉和谢莫诺夫、马克·乔纳森·哈里斯、凯伦-道尔、加里·伊文斯、伊戈·沙克汉、内德尔科·米勒夫、安东尼奥·吉门纳兹·莱柯等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保加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和影视艺术工作者先后发言,共同探讨和交流了有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这是60年来第一次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是东西方之间一次高层次的艺术对话。
正如杨伟光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所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给全人类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和丰富的精神遗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以二战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其中尤以影视艺术作品在观众中影响广泛,许多二战题材影视作品已经成为经典,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共同的精神财富。张桃林在讲话中说,此次论坛不仅是对数十年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创作的总结交流,也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独特形式,更是表达全世界人民以史为鉴、热爱和平的共同心声。影视作品不是教科书,但在某种意义上又比教科书更具有感染力、影响力和震撼力。论坛期间,中外影视工作者们就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或对此类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或对某一国家、某类作品进行详尽介绍和理性归纳,或结合自身的创作畅谈体会,或对经典作品进行独到评点,阐发学理思考。通过卓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与会者对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并对同类题材影视创作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论坛开幕之日恰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纪念日,举办地南京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地。论坛主办方的这种着意安排,为这个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举办的国际论坛,赋予了更多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责任感。缓步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象征着遇难者累累白骨的鹅卵石广场,目睹遇难同胞名单墙上一个个无辜死难者的名字和遗骨陈列室内层层叠叠的遗骸,注视着史料陈列厅里一张张记录着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的图片,前往凭吊的中外影视工作者们心情无比沉重。特别是谢莫诺夫、伊戈·沙克汉、内德尔科·米勒夫、安东尼奥·吉门纳兹·莱柯这四位第一次得知这段史实的外籍专家,更是感到震惊。他们希望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晓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并希望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向全世界大声疾呼,不要再让这样的人类悲剧重演。来自加拿大的加里·伊文斯和凯伦-道尔夫妇长期关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的大屠杀历史,在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他们发现,在西方社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非常少,这引起了他们的深思。在论坛的演讲中,伊文斯先生更是发出一连串的诘问,催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影视工作者去思考关于影像纪录的历史责任问题。来自美国的马克·乔纳森·哈里斯曾经创作过反映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的悲惨遭遇的纪录片《回家的路》,他说,当我们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而无所作为时,我感到深深的愧疚。国外影视工作者的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得到了与会的中国同行的一致认同。王锋在论坛上所说的一句话表达了大家的共同心声,他说,这次论坛通过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的追思,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表达了关注历史、反对战争、向往和平、呼唤人道、追崇文明的共同认识。
论坛的成功举办还为中外影视艺术工作者搭建了一座加强合作与交流的文化桥梁。许多与会者表示,东西方影视艺术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创作关于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推动这一题材艺术创作的发展与创新,进而提醒全世界的观众勿忘历史、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