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剧《不忘九•一八》 唱响呼唤和平之歌
http://www.cflac.org.cn   2005-07-29    作者:丁 洁 吴月玲 邱振刚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为辽宁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重点剧目,沈阳音乐学院创作的清唱剧《不忘九·一八》目前正在紧张的创作排演阶段。日前,本报赴辽宁采访组采访了该剧的主创人员。

    该剧的总策划、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潘兆和谈到创作初衷时说,沈阳音乐学院是从老鲁艺分出来的一支,一贯有服务社会、服务现实、服务人民的传统。沈阳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用艺术的形式反映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歌颂和平,反对战争,是艺术家的历史责任。我们想用清唱剧这一艺术形式告诉当代青年,要牢记历史,但不要陷于仇恨,不要把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情绪等同起来,只有面向未来,国家才能前进发展。

    对为什么要采取清唱剧的形式,潘兆和说,清唱剧成本低,又可发挥学院的创作和表演优势,是适合学院的艺术形式。中国观众对清唱剧可能还比较陌生,潘院长解释道,清唱剧就是有合唱队、乐队和独唱演员,有情节的、没有布景的舞台剧,简单说就是介乎合唱和歌剧之间的形式。这次他们创作的清唱剧除了合唱、重唱、独唱外,还会考虑加入一些舞蹈,力争让观众既爱听又爱看。

    该剧词作者、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白玮用了一年的时间收集资料,与曲作者徐占海一道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凭吊,同时两人还看了《九·一八全史》等历史资料。白玮从动笔到完成只用了5天时间,可以说是厚积薄发,激情洋溢。他曾把歌词念给一些人听,很多人听后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白玮在创作时始终怀着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种历史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亲身感受。白玮曾经访问过日本,发现日本人民对中国人其实是很友好的,他还认识了一位日本志愿者,后来这位日本姑娘来到沈阳就借住在白玮家。可白玮的父亲完全不能接受这位日本姑娘,反复提醒他战争中日本人是怎么欺侮中国人。而白玮的孩子连“九·一八”这段历史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却又盲目地抵制日货。自己一家三代对历史、对中日关系的不同认知,使白玮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决心以艺术的形式把这段历史告诉他的下一代,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徐占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责任。他激动地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为纪念“九·一八”创作作品是他长久以来的心愿。他看过太多的资料,东北人在日本占领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那14年屈辱的历史是后人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不忘九·一八》唱词共分为18个段落,反映战争与和平两大主题,战争主题由沈阳音乐学院的学生合唱团演唱,和平主题由沈音附中童声合唱团演唱。其中有一段童谣,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歌唱这个世界的美好,暗示战争把一切美好都打破了。“这段的音乐也是最难写的,”曾经创作过歌剧《苍原》、《归去来》、《星海黄河》,获得过文华奖的徐占海说。他在用音乐来表现战争主题时,尽量避免标题式、脸谱化的手法,以咏叹调为主,以个人倾诉的方式来控诉战争带来的灾难。整个清唱剧的音乐以东北二人转的曲牌《燕青卖线》为主旋律,并加以艺术提炼,观众从音乐上能感受到浓浓的东北民间艺术的风格。

    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叫粱子和豆花,这也是经主创人员精心构思的。白玮说,高粱和大豆都是东北的特产,东北男人高大骠悍,女子温柔善良,取这两个名字也是让清唱剧更具有地方特色。战争把两个快要结婚的青年分开,男的参加了抗联,女的则沦为乞丐,在战争中他们互相思念、互相牵挂,直到战后几十年他们才相聚。剧中还写了一个日本男青年星每一郎,他效忠天皇参加了侵华战争,在战争中滥杀无辜,直到妻子在中国被日本飞机炸死,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才醒悟过来,跪在舞台上向中国人民道歉。他的女儿樱花成为战争遗孤,被豆花的父母收养了,战争后她回到日本还想念着养父母。剧中有一段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男女主人公跳出现实,幻想他俩举行婚礼的情景。但这只是他们的幻想,等两人再见面时,都已白发苍苍。徐占海说,这一段是音乐要重点表现的地方,用咏叹调来控诉战争毁了家园、毁了爱情、毁了青春。

    清唱剧的结束曲是一首《和平之歌》,连用了24个“我多想”。“我多想抚平战争的创伤,我多想找回失去的时光,我多想战争的记忆永远在博物馆里珍藏……我多想三八线两端不再是亲人的咫尺遥望,我多想耶路撒冷的哭墙能有美丽的笑容绽放,我多想中东的黑色黄金不再为贪欲流淌,我多想不同肤色的人们同享巴厘岛的阳光……”以此来表达人们渴望和平、呼唤全世界和平的共同心愿。

    据悉,清唱剧《不忘九·一八》将在辽宁省内各高校巡演,边演边修改,并在“八·一五”光复日前后正式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