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可亲可信可敬的共产党员形象

http://www.cflac.org.cn   2006-07-07   作者:冯 远   来源:中国文联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之际,《中国艺术报》能够举办这样一个座谈会,我觉得非常好,而且对当下的文艺作品中如何表现共产党员形象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有非常重要的针对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做了表述,他说,85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长期以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广大共产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和平建设时期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巨大功绩。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如何看待85年来中国共产党员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涌现了一大批成功塑造共产党员形象的优秀文艺作品,出现了许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的作品中的党员形象。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激情飞扬的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阶段,活跃在不同艺术门类的文艺工作者,都将自己的目光聚焦到各条战线的优秀共产党员身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员和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形象代表着中国最广大民众中那些追求理想道德信念、勇于牺牲自我的人类精神良知。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具有感召力、感染力、向心力,才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真实生活中,不管是革命年代的瞿秋白、李大钊、恽代英、赵一曼,还是建设时期的焦裕禄、雷锋、王进喜,改革开放以来的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等,正是有这样一批优秀人物,感召着广大人民群众,跟着中国共产党一起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在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同时,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真正能够做到“三深入”、“三贴近”,是塑造好不同历史时期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形象的基本条件,也是努力开掘优秀共产党员的时代精神、着力表现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部文艺作品能否真正打动人心,最重要的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那种高大全、标语口号式的人物形象在今天是不可信的。回顾那些优秀作品中的共产党员形象,他们无不在政治上有坚定的信念,对生活充满着热爱;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丰富的情感;既有火热的激情,又有细腻的情怀。通过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共产党员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丰富的、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了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给广大群众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鼓舞,从而使这些塑造共产党员形象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成功。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自身形象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细微体察、敏锐捕捉。这不是简单地写好人好事,作为一个作家、艺术家,首先要有这种精神、这种信仰,你才可能感动自己,感动自己之后才能捕捉那些和自己产生共鸣的生动的艺术形象,才能以这样的艺术形象打动他人。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员,具有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同时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局限;不同历史时期文艺作品中的共产党员形象,同样也被打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烙印。按照我们以往所谓成功的创作方法塑造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形象是不够的、不可信的,因为这样创作出来的形象可能是概念化、程式化、符号化的,缺乏人与人之间的血肉关系。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个迅猛发展的时代里,共产党员所处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和自身状态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广大受众的审美趣味、欣赏习惯在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文化选择的自主性的当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如何能够塑造出可亲可信可敬的共产党员的艺术形象,确实是我们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

  为什么那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穿越了久远的时代仍然能够在当代人心中激起历史的回响,能够打动人心,我觉得是一种精神高度和人格魅力使然。要想成功塑造新世纪的共产党员形象,就必须敏锐地捕捉这些细微的变化,在丰富性和多样性上下功夫,自觉地在全新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捕捉生活中细微但却显现灵光的细节,并加以升华锤炼,才能塑造出让人民群众信服的共产党员形象。可喜的是,当前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文艺作品,其中的共产党员形象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情感相通,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期待这样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现。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党所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在不断发展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建设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源源不断的、丰富的文化艺术作品和优秀的人物形象,在不断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还要以相关作品和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多样性、艺术性,来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这样的共产党员艺术形象堪称理想道德的化身,也是此类题材文艺作品的核心要素。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共产党员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紧急关头呼喊豪言壮语的勇士,也不同于在物质贫乏的境遇中把被子、水壶等让给普通群众的好人好事式的党员形象,而应该是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的、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刻苦奉献的一群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有缺点毛病,他们不是神,不是概念化、类型化的人物。只有这样的共产党员形象,才让观众觉得在生活当中看得到。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职业,有着平凡人所具有的一切,但是在是非、责任、利益面前,他们无一不体现出一种奋不顾身、坚持真理、不惜牺牲小我的精神品格,这样的党员形象才是可亲、可信、可敬的艺术形象。

  最后,希望加强文艺批评和理论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用以指导创作实践,这是推动塑造共产党员形象的文艺作品创作的重要途径。只有从理论上、从创作中认清了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只有帮助文艺工作者先立身,具备了扎实深厚的生活根底,成为具有这样一种信念的人,才能立言,才能使作品打动人,创作出的艺术形象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才能实现文艺创作的更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