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事迹感人至深 上海报告会后文艺名家抒发心声
http://www.cflac.org.cn 2004-07-27 作者:伍斌 端木复 来源:解放日报
 
    都来了。从白发苍苍的袁雪芬、孙道临、张瑞芳,到赶飞机而来、就为听一听“常妈妈”的故事的廖昌永、黄豆豆们,还有很多自发赶来的艺术界小字辈演员。昨天下午,“常香玉事迹报告会”让这些艺术家的掌声响在了一处、泪水流在了一起。一个中国文艺舞台上平凡而伟大的身影,再现于同事和亲朋的回忆中,启动了在场申城文艺人关于“台上好做‘人’(演好角色),台下做好人”的深长思考。

  感动,因为大写的精神人格境界。在场很多人都对常香玉那句“演戏最重要的是精、气、神”印象过耳难忘。与常香玉相识整整半个世纪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说:“香玉是个正直善良的女性,非常可爱,善解人意,是德艺双馨的楷模。她唱起戏来中气十足,只要上了舞台,就在所不惜地卖力演出,绝不肯凉了观众的心。她一生节俭,热衷公益,临终还叮嘱家人丧事从简,为了她喜爱的祖国和人民,‘捐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正在精改初选国家精品工程的《天地人和》音乐会的八旬作曲家朱践耳,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向记者表示:“常香玉身上有一种神———一切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上,这种精神以前完全荣誉她普通人的人生状态中,成为一种自然流露。这种‘做人’,与现在的所谓‘作秀’,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他拉住常香玉小女儿常如玉的手说:“不论做人、为艺,香玉是我的榜样。”常如玉眼圈红了,她说:“其实你们这一辈老艺术家,哪一个都跟妈妈一样,是我们堪为学习的。”在场年轻演员看到这一幕后,无不感动。

  感悟,源自对艺术和创新的孜孜追求。常香玉那句“戏比天高”、视艺术和创新为生命的名言,让中国剧协副主席尚长荣感慨良多。他说,在家里,常香玉最拿手的《拷红》《白蛇传》和《花木兰》的唱片经常播放,就是为了借鉴以“戏跟时代走”的创新精神为特质的“常派艺术”。青年舞蹈家黄豆豆深有感触地说:“当今年轻一代演员,面对的诱惑很多。很多十八九岁就进入国家级舞团的后生,从基本功法到对角色、对全剧、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程度,都跟前辈差了一大截。常香玉老师创新《花木兰》《红娘》唱腔,不拘一格沟通豫剧四大调等故事,真是对年轻演员在职业精神方面‘补课’的极好提醒。”正在埋头修改入围国家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班昭》的罗怀臻说,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是常香玉给戏曲同行的一个宝贵精神财富,也会给精品工程剧目的创作提供有益参照。

  感怀,凝聚把心交给观众的情感。上海沪剧院著名演员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动情地表示,常香玉的一生都在实践“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朴素话语。她重病染身却依然坚持上台、流着血为慰问河南民工作戏台上最后一次亮相的细节,成为一个德艺双馨艺术家的最具象征的闪亮人生片断。刚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的廖昌永说:“常香玉等老艺术家当年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然竭尽全力地为人民大众服务和奉献一切,是因为他们不仅视人民为衣食父母,更视人民为精神父母。相比之下,现在的年轻艺术家太幸福了,只要做出一点点,社会和人民就给予很多很多。越是如此,当代文艺人越要注重自己的‘德’,并从人民大众的精神积累中汲取养分。只有做大写的人,才能成为真正受人民拥戴的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