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及其演出大事记
http://www.cflac.org.cn 2004-06-22 来源:
 

 

  中国文联网讯: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

  出身艺人家庭的她,9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她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根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石磊提供的资料介绍,常香玉1932年登台演出的第一出戏是《老包铡陈世美》(饰英哥);她学戏的第一出戏是《洪月娥背刀》;她演的第一个现代戏是《打土地》;她唱的最响的是《花木兰》;她人生的最后一个"封箱戏"剧目《拷红》(饰崔夫人)。

  堪称常派剧目精品或经典演出剧目为:1938年2月5日首演:《打土地》(豫剧第一个现代戏)(饰青衣农妇);

  1945年首演《秦雪梅吊孝》(饰秦雪梅);同年首演《拷红》(饰红娘);

  1952年首演 《花木兰》(饰花木兰)参加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获演出二等奖,常香玉本人获荣誉奖;

  1956年8月首演《桃花庵》 (饰窦氏);同年首演《花木兰》(电影艺术片)(饰花木兰)。这也是豫剧第一部电影;同年首演《大祭桩》 (饰黄桂英);

  1957年12月12日首演《五世请缨》(饰佘太君);

  1959年首演《破洪州》(饰穆桂英)。该剧1959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汇演,并得到毛泽东的赞赏。同年12月1日首演《三哭殿》(饰银屏公主);

  1961年首演《游龟山》(饰胡凤莲);

  1964年元旦首演《朝阳沟》(现代戏)(饰栓保娘),演出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同年5月30日首演《李双双》(现代戏)(饰李双双);

  1965年6月9日首演 《人欢马叫》(现代戏)(饰吴大娘),同年被拍摄为电影;

  1974年10月9日首演《红灯记》(现代戏)(饰李奶奶);

  1980年4月9日首演《断桥》(饰白素贞);

  1981年12月首演《柳河湾》(饰郭大脚)。

  此外,她于1977年为郭沫若诗词《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东风第一枝》谱曲及《怀念周总理》的清唱段子,亦颇具特色。 (单纯刚 桂娟)

    来源:2004年06月04日 新华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