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网讯:8月22日,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日来临,全国上下各种形式纪念伟人邓小平的活动达到了高潮,公众翻阅和购买纪念邓小平书籍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位于京城繁华商业区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自8月7日开始,在显要位置设立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重点出版物展”大型展台。此外,大厦四层也推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图片展”,展出照片74幅,再现了伟人波澜壮阔的辉煌人生。大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8月7日到8月23日,有关邓小平的图书销售持续走高,日均销售比上月增长45%,最高日达60%。在此期间,每天都有大量的读者来到书店,在展台面前驻足流连、细细翻阅,有的读者甚至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就像忘记了时间。在这些品种里面,《邓小平画传》、《邓小平年谱》、《永远的小平——卓琳访谈录》、《邓小平故居留言簿》、《我的父亲邓小平》等很受读者欢迎,一直热销。
《邓小平画传》、《永远的小平——卓琳访谈录》以及《邓小平故居留言簿》均属于四川出版集团为纪念小平百年诞辰特地推出的“永远的小平”纪念书系,该书系由包括《邓小平理论史》、《邓小平风范》、《中国出了个邓小平》等在内共计60种图书组成,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展现了邓小平的伟人情怀和人格魅力,可以说是家乡人以特有的方式为邓小平百年诞辰献上的一份厚礼。其中《邓小平故居留言簿》尤其受到欢迎,在短短的3个月内已经加印,发行共计11000册。
记者联系到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肖经理,他介绍说这段时间来此参观的人比平时“多得多”,购买邓小平的画册、邮品的群众也非常多,不要说双休日,“工作人员已经连续几个月没得休息了。”故居前厅目前摆放的第100本留言薄,也将像它的前任一样,继续承载人们对一代伟人的深切缅怀和追思。
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邂逅了一位早年追随周恩来同志参加革命,现年已经89岁高龄的老“革命战士”,老人在子孙三代人的陪同之下,从方庄专门赶来翻看有关邓小平的书籍。老人听力已然不好,记者每次问询他都要歪着头把耳朵凑过来,然而目光却极少离开展台上的书籍,“这不是小平的生日快到了嘛,我也是四川人,我来这里看看书,就当是看看他了。”老人的女儿微笑着补充说,家里关于邓小平以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已经有很多了,这次父亲还是执意要来,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便陪着一起来了。
大厦工作人员刘媛媛平均几分钟就得巡视展台一圈,看到略显凌乱的书籍就过去码放整齐,翻开的就再给闭合,有错放的图书也使它物归原处,如果有的品种出现短缺便及时补充,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细心和尽责。“这算是对伟人的一种尊敬吧。有的书销得比较快就赶紧添货,不让它出现断档,像《我的父亲邓小平》虽然出版已多年,目前却销售得非常好。”
从深圳来北京洽谈生意的企业家林景泰,对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黄金版《伟人邓小平》爱不释手,他声称,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正是那次讲话,使整个社会形成开放、活跃的氛围,政府随后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很多人的人生际遇开始转变。“我们深圳人对小平都怀有深厚感情,是他‘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思想成就了深圳奇迹。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全是托小平的福啊。”面对这部价格不菲的黄金版《伟人邓小平》,林景泰表示,目前摆在自己面前的唯一难题是,究竟现在就买下还是回深圳再买———现在买吧携带不方便,可是要等回去再买又无法满足眼下那种迫切心情。
记者在王府井新华书店以及中关村图书大厦看到了同样的情况,两店也均在8月初即推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主题图书展销”,往来翻看买书的读者络绎不绝。在这些读者中,青少年学生占据了相当比重。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两名大二同学李楠和孙静分别捧着《邓小平画传》和《永远的小平——卓琳访谈录》一页一页翻看,当她们发现被记者注意时,一丝羞涩掠过脸颊。“你们都快看完了吧?”“是呀,不知不觉就看了这么多。不是要‘蹭’书,还是觉得有点贵,但是又特别喜欢,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差不多快看完了。”拿着《永远的小平——卓琳访谈录》的孙静说:“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领袖,他的丰功伟绩为人熟知。但是我又觉得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超级人物’,而是很亲切很和蔼的一个老人。看这本书,我老有一种冲动,很想当着他老人家的面,叫一声:邓爷爷。”李楠也说,画传翻到后面,看着照片中老迈的邓爷爷,心里忍不住地感伤。
从出版社反馈的情况表明,在两个月内《邓小平画传》累计发行2万册,《永远的小平》累计发行近4万册,《中国出了个邓小平》青年版与少年版累计发行已突破40万册。
人们对小平同志所怀有的深深的感佩崇敬与缅怀之情,在这段时间内得以全面迸发。这样的感情有过去20多年的积累,今后也一定会延续下去,人民不会忘记,那个走到他们中间的领袖;人民不会忘记,那个带领他们奔赴小康的“总设计师”;人民不会忘记,那个“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中国人民的儿子”——永远的小平。(韩晓东)
来源:2004年08月31日 中华读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