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网讯:邓小平同志的文艺思想是他的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文艺发展的光辉指针。邓小平文艺思想的特点是,他既十分重视文艺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视文艺作为社会审美意识形态的特征和规律,尤其是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艺的特征和规律。
马克思曾说,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段话极其深刻地揭示了文艺正是人通过精神劳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去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产物。邓小平十分尊重文艺的审美规律,尊重文艺的个人创造性。他说,“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中,文艺与人民、与生活、与政治的关系,同样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毛泽东论述文艺时曾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他阐明文艺能起伟大作用于政治,认为现实的社会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不竭的源泉,并号召作家艺术家要与新的时代和人民群众相结合。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上述观点。他针对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界片面理解“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和题材日益狭隘化的状况,特别是针对一度只允许写英雄人物和当代社会主义生活的状况,重申了毛泽东关于文艺应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指示,并认为,“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他还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他既指明了文艺创作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也指明了作家、艺术家深入人民多种生活的必要性。他还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指出:我们“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正是在邓小平的决断下,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届代表大会才确定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来取代传统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从而为全面贯彻双百方针,促进我国新时期文艺创作题材、主题、形式、风格的丰富多彩,铺平了广阔的道路和明确了根本的方向。
邓小平文艺思想不仅极为重视文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分割部分的思想性,而且极为重视思想领域、包括文艺思想领域的两条战线的斗争。实践表明,偏离或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左”和右的倾向,都曾给我国人民革命事业、包括革命文艺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新时期以来,正是在邓小平领导下我们党开展了理论上拨乱反正,特别是深入批判和清算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极左路线。另一方面,在继续坚持反“左”的同时,邓小平并没有忽略反对来自右的方面的思想倾向。他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他说:“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他认为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他不仅指出要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同时也指出要反对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时代,“必须把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工作,同对于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思想和其他腐化思想的批判结合起来。”他说,决不能“让资本主义文化中对我们有害的东西畅行无阻”,“从长远看来,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他特别批评文艺方面“一些人对党中央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表示淡漠,对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表示淡漠,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历史和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英雄业绩,缺少加以表现和歌颂的热忱,对社会主义事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少站在党的积极的革命的立场上提高群众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热情,坚定他们的信心。相反,他们却热心于写阴暗的、灰色的、以至胡编乱造、歪曲革命的历史和现实的东西。……个别的作品还宣传色情”。
可见,邓小平何等重视既反“左”也反右,何等重视思想战线上保持社会主义思想的必要性。他把这个问题提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高度,旗帜鲜明,论述深刻,体现了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的科学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他对于这一时期我国文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批评,如同一面镜子,足以使我们文艺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种种有待克服的缺陷。
实践表明,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指针,他的文艺思想也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指针。他不仅对文艺创作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文艺研究工作者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 (2004年08月24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