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网讯 1978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对日本进行了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并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
邓小平是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领导人。在那个枫林尽染、菊茂花香的金秋时节,扶桑岛国处处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邓小平走到哪里,哪里就掀起中日友好的热潮。26年后,新华社记者重走邓小平访日之路,寻访伟人的足迹。
日本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竹内实说,访日期间,邓小平反复讲四个现代化,从他这种不寻常的热心来看,他在深入地思考。那么,邓小平看到了什么,又不断在思考着什么呢?
坐落于神奈川县的日产汽车公司的座间工厂是当年邓小平访日期间参观的三家企业之一。现在,座间工厂因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已不复存在。但当年的录像资料仍能让我们了解到邓小平参观工厂时的情景:这家工厂曾是日本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汽车装配厂,中国客人无不对先进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表现出惊讶和兴趣。当邓小平了解到这里月生产中小型轿车达4.4万辆,是当时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月产量的99倍时,他感慨地说:“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
当年全程陪同邓小平访日的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先生至今仍对一件事难以忘怀:“邓小平参观了日本的精密仪器、自动化设备等先进生产技术后,有人问对日本哪些方面感兴趣时,邓小平先生说:不知日本有没有不释放一氧化碳的蜂窝煤,很想了解这方面的生产技术。这一出乎意料的回答很耐人寻味。”中江要介说,他常常从中国的报道中看到有关冬季烧煤取暖发生煤气中毒事件,邓小平先生能够把如此具体而又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事情记在心里,非常让人敬佩。这也说明他的心中时刻装着中国的国情,反映出他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坐落在东京千代田区内幸町的日本新闻中心大厦,是外国政要访日举行记者招待会时经常光顾的地方。邓小平是第一位来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的中国领导人。在回答日本记者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时,邓小平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
中国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我们所说的在本世纪末实现的现代化,是指比较接近当时的水平。世界在突飞猛进地前进,那时的水平,例如日本就肯定不是现在的水平。我们要达到日本、欧洲、美国现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要达到22年以后的水平就更难。我们清楚地估计了这个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树立了这么一个雄心壮志……。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于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
现任日本记者俱乐部专务理事的岩崎玄道先生当年只有24岁。他告诉记者,当年参加记者招待会的400多名日本和其他国家的记者无不被邓小平那坦率、务实和开放的风采所感染。不仅公营电视台,连民营电视台都全程直播了整整一个小时,“连一个广告都没有插播”。那场记者招待会成为日本记者俱乐部历史上出席人数最多的记者招待会。
新干线是现代日本高度发达的一个象征。邓小平是第一位乘坐新干线的中国领导人。26年前,邓小平一行就是乘新干线“光-81号”超特快列车从东京前往京都的。当列车以210公里的速度运行在风景秀丽的村镇、田野间时,随行的日本记者问邓小平对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受,邓小平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需要跑。”
众议院议员、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回忆起与邓小平的交往时说:“我觉得他是一位很坦率、超凡脱俗、有庶民性的人。他认为拥有如此众多人口的中国,惟有发展经济一条路可走。他实践了自己的想法。”
邓小平给日本政界、财界的要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访日期间,他在日本民众的心中也树立起了和蔼可亲的形象,是一位走到哪里就把欢乐的气氛带到哪里的“中日友好使者”。《读卖新闻》社评选出的1978年度摄影作品大奖是一张题为《友好的巧遇》的照片,它生动地记录了邓小平访问奈良时向正在举行婚礼的一对日本青年表示祝福的情景。当年《读卖新闻》社摄影部部长田中秀男在评价这幅作品时说:“这幅照片有力地表现了邓副总理的坦率人品。”
坚持和发展中日友好是邓小平1978年访日的主旋律。当时的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日本10个友好团体欢迎邓小平酒会上形象地说:“6年前,由于两国政府发表了实现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两国之间搭起了吊桥。这次由于两国签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两国之间又搭起了铁桥。”
邓小平正是中日友好这座“铁桥”的缔造者之一。他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但是,要使中日友好之树茁壮成长,根深叶茂,万古长青,还需要我们大家辛勤培育,精心保护。”
对待中日之间领土争端,邓小平在日本记者俱乐部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10年也没有关系。他表示将来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每日新闻》当年曾发表评论指出,“邓副总理的访日,在日中关系的悠久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使日本国民深刻地实际感觉到迎来了这样的一天:日中关系揭开了新的时代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