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网讯:“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大家今天的好日子,这是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感受。每完成一次排练,都要经受一次情感的洗礼。”总导演陈维亚在排练空隙,用嘶哑着的声音告诉记者。记者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看到不管是著名的艺术家,还是谢幕间默默无闻搬运道具的战士,1600余名演职人员都在全力以赴,力图使自己的表现能尽量臻于完美,相互间配合努力天衣无缝。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一台气势磅礴、感情真挚、庄严隆重、热烈欢快的文艺晚会《小平你好》,充盈着全国各族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切缅怀,凝聚了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心血,已进入到最后的合排阶段。在排练现场,记者看到晚会的主创人员、各分场排练导演、舞蹈编导、灯光舞美设计和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艺术家和演员,都在一丝不苟地为最后的演出做准备。
“我们都想把心中最美丽的旋律献给小平同志,让晚会出新、出彩、出情,为此大家殚精竭虑。”晚会总策划曾庆淮告诉记者。
今年春节刚过,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组委会就选调了由曾庆淮、朱彤、左青、阎肃、陈维亚、郎昆、刘廷禹、唐文娟、鞠毅等一批具有较深艺术造诣和丰富经验的艺术家组成策划创作组,进行专题策划。
“由于小平同志不喜欢宣扬个人,与他有关的歌舞文艺作品很少,如何通过晚会表现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曾庆淮介绍,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一席话打开了大家的思路:艺术要以人为本,表演以艺术家为本,以打动观众的心灵为本,要提供新的想象力,不一定追求场面的宏大,但要每一段都精美。为此全体主创人员仔细研究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小平同志的文献传记资料和影视作品,不断地与有关人员座谈、访问,为晚会创作提供灵感。尤其是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榕走进剧组,为大家讲述家人眼中的小平,深深打动创作人员:邓小平晚年的时候,在院子里种了棵樱桃树,每年秋天樱桃熟了,他都要一颗一颗摘下来分给孩子们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每次还要留几颗给飞过的小鸟。创作人员据此欣然提笔,为晚会专门创作了一首新歌《樱桃熟了》,从小处着手,以真挚的情感展示小平同志崇高的人格魅力。
文学组的几位老先生不顾年高体弱,经常为研究台本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反复易稿达10多次之多;音乐组新创作了6部作品,包括独立成篇的交响序曲《小平你好》,同时对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进行重新编排,这还不包括排练过程不断地反复修改;舞美组画了近百张舞美设计图,不断地推倒重来;导演组反复揣摩每一个细节,力争把最美的场景和剧情展现在观众面前……
正是全体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7月20日开始,晚会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陈维亚介绍:“这是一台歌舞为主,综合杂技、交响音乐、京剧等艺术形式的大型晚会。整台晚会紧靠‘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条主线展开,从极具象征意味的春天意象切入,又在《走在春风里》结尾。交响乐诗《小平你好》中拉开序幕,《烽火岁月》《春潮澎湃》《大地深情》和尾声《走在春风里》充分展示了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伟人情怀,艺术地表达祖国和人民对他的无比爱戴和深深思念。‘大气’‘深情’这两个词可以概括这台晚会的风格。”
“晚会即将排演的消息传开后,大家对这台晚会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关注。全国各地无论是知名的还是普通的演员纷纷请战,至今还有人给我打电话请求加入。而那些闻名遐迩的艺术家都是推掉了手中的活,随叫随到,保证了演出排练效果和质量。”陈维亚说。晚会进入排练阶段后,恰逢北京进入高温低压的湿热伏天,为了保证能有最好的艺术质量,忠实地体现晚会的创作意图,演员们冒着酷暑,一遍又一遍地认真排练。
8月初北京下的那场大雨,当时剧组正在北京军区体育馆合成排练,大树把电线压断了,场内没有电没有空调没有话筒,简直就像蒸桑拿一样,但大家仍坚持撇开嗓子喊叫着继续走台,确保了排练阶段的顺利进行。参加排演的200多名战士则是一群幕后英雄,炎热、气闷,每天还要按要求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摸爬滚打,从不叫苦叫累;还有一部分战士,则是默默无闻地帮助布景,有的带着伤痛也不下火线。
在排练现场,记者看到刚打完点滴的芭蕾舞演员,仍踮着脚尖一板一眼地参加排练……“整个排练过程,不要说一个动作要重复无数遍,就连站在那儿汗水都要一把一把地流。从年过七旬的老艺术家到只有四五岁的小演员,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排练现场发生着。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家这种敬业精神,有他们的努力,我相信演出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陈维亚说。
人民大会堂夜已渐深,排练仍在进行当中,扩音器里导演的声音仍在大礼堂的各个角落里回荡。1600余名演职员正把对小平同志的崇敬和缅怀,化成满怀深情的一句话:小平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