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网讯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从此,江西瑞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所在地。新中国的一抹灿烂的曙光,从这座赣闽边际的小山城升起。
一代共产党人在这片红土地上,开始了共和国的伟大预演。
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凭借其干练、果断、务实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瑞金人民的信任。作为工农兵一大会议会务的具体组织者,他成为闪烁在中央苏区的一颗新星。
如今,这颗星依然照耀着“红都”。
记者通过采访亲历当年历史的老红军和瑞金现在的各级干部群众,找寻邓小平和“红都”之间无法割舍的故事。“邓小平那时对当地很多的干部和群众有着救命之恩!”刘家祁现年92岁,时任当地的少共区委书记,是目前瑞金唯一仍能清晰回忆当年历史的老红军。一谈起邓小平,他的眼里总是噙着泪水。
1931年7月,27岁的邓小平离开上海,辗转广东、福建,于8月抵达瑞金,并被推为县委书记。他一上任,就碰到当时瑞金进行“肃反”活动这一棘手的问题。由于瑞金前任县委书记兼肃反委员会主任李添富将运动扩大化,把县苏维埃政府和县总工会两个单位80%的干部逮捕作为“社会民主党”处理,几乎天天有几十个干部或群众被枪决。
刘家祁回忆,当时邓小平身边只带了一位同志来到瑞金。但他以果敢的气魄和敏锐的洞察力,一面深入实际了解干部群众被害真相,一面采取措施稳定事态。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铁证后,他拘捕并严肃处置了李添富等人,释放大批在押的干部群众,制止了乱捕滥杀的错误行为。将瑞金从人心惶惶、动荡不安,转向秩序井然、稳定发展的局面。
“邓小平给瑞金人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仅是他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最可亲的是他在当地形成的平等待人、主政清廉的社会风气。”刘家祁眼里的邓小平,常穿一套粗布灰色中山装,足蹬一双布鞋或草鞋,短短的头发,明亮的眼睛,显得普普通通,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邓小平在瑞金任县委书记的10个多月里,住过祠堂、庙宇,大多数时间住在群众家里。吃饭时,他总是蹲在板凳上和群众围在一起,常吃的是稀粥加青菜,每月领的零用钱也和普通干部一样,从不搞特殊化。为减轻当地群众负担,他还大搞确保农业丰收、发展经济的运动,平渠修道,建厂重商。瑞金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发展。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响下,今天的瑞金仍保持了良好的苏区干部作风。
瑞金市现任市委书记肖毅介绍,目前每个季度市委都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开展上门听意见,入户谈发展,进村办实事的活动。在盛夏“双抢”期间,瑞金市有近2000名干部下乡助农,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瑞金为减轻农民负担,还设想减免所有乡一级财政收入任务,让乡村干部投入更多的精力为百姓谋实利。瑞金市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200多元,同比增长5%。
邓小平在瑞金工作仅有10个多月,却踏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在1932年5月,怀着对瑞金深厚的感情,他先后被调任会昌县委书记、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江西省委宣传部长。期间由于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经历了他政治生命中的第一次低潮,几经辗转后又回到了瑞金,主编《红星》报。虽遭“最后严重警告”等不公正处分,但邓小平仍然襟怀坦荡,任劳任怨,创下了《红星》报发行量高达17300多份的纪录。邓小平于1934年10月踏上了长征之路,并最终被重新启用。
邓小平一直对瑞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在第二次政治低潮中羁旅南昌新建,在回京工作已成定局前,他于1972年12月8日,报请中央批准后,又回到曾经与毛泽东一起经历过风雨的中央苏区。光阴荏苒,岁月蹉跎,赣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令他魂牵梦绕。尽管邓小平还戴着“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帽子,但江西老区的干群给了他最热情的接待。瑞金的同志对他说:“你是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让他感动不已。当时的邓小平虽然留恋过去的斗争岁月,但他更关心瑞金的现在和将来。他在往来穿梭各个革命旧居、旧址时,还见缝插针地参观了几家工厂。在瑞金红都制糖厂,他就提出了机械化生产,培训工人提高素质的设想。
今天,在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瑞金已经基本实现了邓小平的设想。按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瑞金从实际出发,紧紧依靠瑞金人民,按照江西省委实施的“大开放”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瑞金发展实际的路子。瑞金已经培育了江西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全国最大的中药栓剂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商品猪、脐橙、商品粮等多个生产基地。今年上半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2.1亿元,增长12%,出口创汇约4770万美元,居江西各县之首。
今天的瑞金,在其政治资源、地域优势和良好传统的多方促进下,正成为赣闽区域的经济中心,赣南东部中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