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青:奉献是军人的天职

http://www.cflac.org.cn  2007-08-03  作者:彭 宽  来源:中国文联网
 

在绚丽多彩的军旅舞蹈艺术画卷上,在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部队文艺队伍中,有一个人我们不能不提及,那就是现任中国舞协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的军旅舞蹈艺术家左青。他是一名从表演舞台走进编导天地又走上领导岗位的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他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走得认认真真,也走得成就斐然、令人瞩目,走出了一位军人艺术家的风采。

一次机遇让他走上专业舞蹈之路

左青1970年入伍,一开始是在驻陕西的部队业余宣传队工作,从小热爱舞蹈的他对工作非常认真。那个年代是普及“革命样板戏”的年代,宣传队没有专业舞蹈教员,他就以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作为训练教材,没有舞蹈教室,他就在食堂在宿舍在练兵场上练功,强烈的兴趣和刻苦的训练,使他的舞蹈表演技能在部队和驻地中小有名气。领导觉得他是一个舞蹈的好苗子,专门把他送到当地的专业舞蹈团体进行舞蹈培训,给他打下了良好的舞蹈基础。但是,真正使他走上专业舞蹈之路,却是6年后的一次机遇。

1976年初,兰州军区文工团有一个舞蹈作品被文化部选到北京参加“五一”游园演出,但是,这个舞蹈作品的主要演员在排练中摔伤了,兰州军区文工团决定在全军区进行舞蹈演员的选拔,准备找一个能够代替主要演员的人。恰好兰州军区文工团来到陕西对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左青满怀热情,积极去报考文工团,文工团的领导和节目的编导发现他基础很好,一眼就看中了他,于是把他调到了军区文工团歌舞团。他抓住了这个机遇,从此走上了专业舞蹈之路。

到军区文工团以后,那位主要演员病愈,左青没能代替他去参加北京的演出,但凭借着他在节目排练中虚心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和出色的艺术表演感觉,左青受到了团里领导和老师们的重视,被作为主要演员进行培养。年轻的左青进步很快。1978年,他赶上了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在舞蹈作品《血染的战旗》里面担任领舞,获得了优秀表演奖。1980年,他又参加第一届全国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比赛,以双人舞《送哥出征》获得表演二等奖。1983年,他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法国龚佛朗国际艺术节上,以《安塞腰鼓舞》摘得男演员最佳表演奖的桂冠。一系列的荣誉接踵而来,使年轻的左青开始受到大家的瞩目。

选择了舞蹈就是进了“地狱之门”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舞蹈艺术需要痛下苦功这一点是决不会变的。”谈起当年自己的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左青笑言:“选择了舞蹈就是进了‘地狱之门’,门外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辛苦。”他说,一个舞蹈演员没有任何捷径,要攀上艺术高峰只有吃苦。舞蹈就是要使一个人身体的自然形态,通过艰苦严格的肢体训练,进入到肢体的“有机形态”中,然后再还原到肢体艺术的自然形态中去。这个过程非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艰苦训练不能完成。

左青是一名军人,在吃苦方面当然具有军人那种过硬的素质。当演员,他为追求舞蹈的高水平刻苦训练;当编导,他为追求作品的完美而奋斗。虽然艺术难以达到完美,但不吃苦就没有收获。他是土生土长的西北汉子,对西北充满了感情。大西北民族民间舞蹈中那种苍劲的生命意识、纯真质朴的感情、热情奔放的性格、大气豪迈的气质都让他对西北的民族民间舞蹈特别偏爱。在自己的表演和创作中非常注重运用西北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语言,在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把握和对舞蹈风格的追求上,特别是对现代军人生活与情感的表现上,处处都渗透着他的一种西部情怀,形成了一种以小见大、刚柔相济、大开大合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将舞蹈进行到底

舞蹈表演是一门青春的艺术,对任何一位舞蹈演员来说,都不可能一辈子在舞台上跳舞。怎么把自己心爱的艺术进行到底呢?左青很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全国首届舞蹈大赛取得佳绩后,他就开始涉足舞蹈编导领域。当时团领导提倡演员自编自导自演,左青又拿出了苦练舞蹈基本功的劲头,自学舞蹈创作的基本知识,从过去的用心跳舞到跳舞时用心揣摩着为何编导这样编排动作。他跟着老编导学,非常虚心,处处请教。他编导的第一个双人舞作品《探家》,选材立意就表现了自己独到的思考。作品讲述一个来自农村的战士回家探亲,思考许久选择了一台小收音机作为带给家人的珍贵礼物,但是回到家中,却发现家乡在改革开放后面貌一新,父母已经用上了彩电的故事。这部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戏剧性,并进入了代表军区参加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的作品选拔赛,尽管最后在选拔中落选,但这个节目在基层部队中反响特别好,许多战士非常喜欢看,这给了左青很大的鼓励,增强了他的创作信心。由此开始,他既当演员又当编导,陆续编导的作品,先是在团里面上演,继而参加全军文艺汇演,作品越来越成熟。通过自编自导自跳,左青在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素材运用、艺术处理、音乐把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左青的第一部舞剧作品《西天的流星》,反映了西征女红军战士为理想而流血奋斗的艰苦历程,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他在舞蹈编导方面的才华全面显示出来,表现自卫反击战的大型全景式歌舞《红霞里有个我》获得了第五届全军文艺汇演的优秀编导奖,《三十里铺》获得了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的编导一等奖,大型主题歌舞《祖国,请检阅!》获第七届全军文艺汇演导演一等奖和文化部“文华奖”的导演奖,《烛光》获得了朝鲜平壤国际艺术节的金奖。

左青说,以前觉得舞蹈演员苦,后来做舞蹈编导,更累。作为演员,主要是考虑如何用肢体把作品表述好,做编导就不一样,需要考虑很多方面,作品如何结构,如何在创作过程中突出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还要和作曲家、美术家、服装设计等很多人合作,要让一个团队围绕着一个艺术创作目标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舞蹈编导需要手把手、一招一式地给演员排练,如果编导表达得不清楚,演员就达不到表演效果。在编导方面获得了一系列的全军、全国乃至国际大奖之后,左青却更加谦虚谨慎,他说,这奖那奖不如战士的夸奖,创作首先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获奖只是一个形式,只要观众能喜欢,他就很满足了。

挑起更重的担子

在艺术上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之后,组织上交给左青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了。除了做好自己的艺术创作,领导也希望他能负责更多的工作,把他的艺术创作观念贯彻到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中去。从军区歌舞团舞蹈队队长、歌舞团副团长,到总政歌舞团团长,再到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以至现在的军艺副院长,左青这么多年里担任了一系列的业务领导职务。谈起走上领导岗位的感受,左青坦言:“我是一名军人,当然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其实作为一个创作人员,我并不喜欢处理那些行政工作,必须承认,在一定程度上,繁重的行政工作肯定会影响到艺术的创作。”

左青说,行政工作需要一种理性思维,是关注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尽力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而艺术创作是一种感性思维,更多是沉浸于自身,这两种思维方式显然是不一样的。做行政工作以后,他的创作爱好只好放在次要地位了,平时只能挤时间来进行创作。但是,尽管如此,左青的创作数量、质量依然惊人。1990年以后,主题性的歌舞晚会开始发展起来,左青的主要创作方向也转向了这里。他担任总导演创作编排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中日邦交30周年庆典、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晚会《热血长城》、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晚会《伟大的长征》、建军70周年纪念晚会《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建国50周年纪念晚会《战士与祖国》等多台主题晚会,《祖国永远是春天》等多届全国“双拥”晚会,《军人道德组歌》等多届全军“八一”晚会等,都非常成功。这些大型歌舞晚会,许多都是国家、部队的重大纪念活动,既是艺术创作,更是重大政治任务,而左青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左青说,搞创作不在于你搞的是大歌舞还是小节目,关键是怎样搞。“创作创作”,“创”在前,“作”在后,“创”是灵魂。

担任领导职务多年,左青如今已经是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看待部队的艺术创作和发展了。他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舞蹈,是从红军初期就产生的,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取代的。不同时期,舞蹈都有优秀的作品出现,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全国性舞蹈比赛中,部队的舞蹈工作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一直都占据着半壁江山。每一次全国性比赛中,部队都会推出一批优秀新作品和表演、编导新人,可以说军旅舞蹈是中国当代舞蹈的一支生力军。

左青说,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在这种时代精神的熏陶下,当代军旅舞蹈更显示出一种昂扬向上的风姿,56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军旅舞蹈创作的不竭源泉,军旅舞蹈艺术正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反映着当今部队火热的现实生活。但他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军旅舞蹈创作的一些不足。他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部队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因此编导必须要不断深入生活,必须了解今天的官兵情感和部队发生的变化,否则创作出来的东西就是老套路,是概念化的东西,就不受欢迎。现在有些作品在艺术结构、人物塑造上有雷同化的现象,反映了编导对生活的深入不够。其实部队生活丰富多彩,一定要深入挖掘才能出好作品。

作为一名军人,左青对“军人”两个字的理解简单而直接,那就是“奉献”。他说,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尽最大努力,把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热爱,献给战友,献给部队,献给祖国。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军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