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我们同在祖国大家庭

http://www.cflac.org.cn  2007-7-5  作者:赵 博  来源:新华网
 

特写:我们同在祖国大家庭

——记首都大学生参观香港特区十周年成就展

  鳞次栉比的高楼、星星点点的灯火、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绚丽多姿的海洋生物……5日下午,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0所北京高校的500多名大学生,在首都博物馆的香港特区十周年成就展展馆,度过了一段与香港“亲密接触”的难忘时光。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全面地了解香港。”中央民族大学的哈萨克族学生帕丽达说,“看到香港回归10年来的进程,我为香港的成就感到骄傲,也为祖国大家庭的融洽和谐感到自豪。”

  20岁的帕丽达清楚记得10年前,从电视里看到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在维多利亚湾畔的会展中心冉冉升起的场景。“那时觉得香港很遥远,‘回归’像是属于教科书的词汇。”她告诉记者,“现在提到香港,我感到很亲近,内地和香港是相亲相爱的一家”。

  随着内地和香港在经贸、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交往的加深,很多年轻人有着和帕丽达同样的感受。

  在展示香港风景和市民生活的视频触摸仪前,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高阳特对记者说:“从小就会唱《东方之珠》,特别向往香港的繁荣和美丽。这些年来,陆续有亲朋好友去香港旅游、读书,听到他们的描述,以及看到今天的展览,我想说,‘东方之珠’正在变得越来越璀璨。”

  由特区政府主办的香港特区十周年成就展共分八个部分,包括香港回归及“一国两制”、香港的经济发展、香港与内地的互利合作、亚洲国际都会、绿色香港、文化与体育、香港的未来发展、香港邮票展等。

  通过图片、视频、模型及实物等形式,大学生们看到了“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施,看到了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没有改变,看到了香港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看到了香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注意到展出的不少高科技产品都是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我想,正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保障了香港回归以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从而保证了科技的迅猛发展。”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肖云龙说,“这和中央政府的关怀、祖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同样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魏岩向记者说起发生在家乡宁夏的真实故事。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西海固,一个7岁的小女孩罹患白内障,家里没有钱为她治疗。2000年,由香港民众捐赠的“健康快车”驶入宁夏,为小女孩进行免费治疗,使她远离了一辈子失明的梦魇。

  “在祖国大家庭里,内地和香港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魏岩说。

  展厅里,大学生们细细观看、默默体味。《南京条约》复制本、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巨幅图片、深港西部通道微缩模型、以紫荆花为主题的纪念邮票……他们拿出纸笔做着记录,还拿出相机合影留念。

  担任展览志愿者的杨洪福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初到内地的他高兴地说:“我没有想到内地年轻人对香港有这么大的热情,和他们谈论香港10年来的发展,我感到很兴奋。”

  正在参观展览的郝涵告诉记者,在清华大学,和杨洪福同龄的香港年轻人把为期一个月的“香港文化节”搞得有声有色,“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香港学生和内地学生一起脑力激荡、分享快乐,就像兄弟姐妹”。

  展览的结尾部分,主办方提供了拍照服务,三幅背景分别是金紫荆广场、维多利亚湾、港岛夜色。大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一幅,北京理工大学的晋佩说:“因为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图案,标志着香港回归10年来的辉煌成就,也印证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