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国文联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优势
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胡振民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努力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迫切需要;是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是展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和决心,扩大我国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中国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界人民团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和独特作用。充分发挥中国文联在这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既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主体作用,努力做到“两条腿”走路。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通过官方渠道,由政府部门主导推动,也需要通过民间渠道,由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实施。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目前,我国政府与148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在海外建立6个中国文化中心和156所孔子学院,举办中国文化年、文化周、文化行等大型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力宣传我们的价值观、国际关系理念和发展模式,为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作出了很大成绩。但是,无论从现实需要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全方位的,仅有政府间交流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新形势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的需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为主体,政府推动与民间实施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避开意识形态壁垒,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文艺门类齐全、文艺资源丰富、文艺人才荟萃。近年来,中国文联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外工作方针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自觉服务“大外交、大外宣”格局,积极履行对外工作职能,拓宽思路,广开渠道,在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06年,中国文联共组织出访团379个,接待来访团313个,在国外举办展览演出107场。2004年以来,为配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层访问,先后在加拿大、希腊、澳大利亚举办三届“中国艺术周”。所属各文艺家协会积极加入相关国际文化艺术组织,有的还当选为主席国,在努力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方式更多样、更灵活,影响更深远、更持久,活力更强劲。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应注重“两条腿”走路,坚持以政府交流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杠杆,积极支持中国文联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建立广泛联系,使他们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既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充分展示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努力让世界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交往以契约为基础,文化交流以情感为纽带,文化交流具有经济、政治交往所不具备的特点和柔性作用,日益成为各民族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石。开展对外交流,要善于运用文化这一有效载体,以艺术的形态容纳更多的经济、政治、社会信息,以文化力量塑造国家形象,让世界各国人民真正感受到中国的历史文明和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在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魅力,对其他国家和人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要继续深入挖掘、大力弘扬。同时,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人民正昂扬向上、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中国的发展成就、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经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发生着历史巨变的国家,世界各国既迫切希望了解,也存在一些误解,甚至有人故意曲解。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在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澄清曲解方面做好工作。
近年来,中国文联及所属文艺家协会在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中,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的真实情况,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中国摄影家协会开展的“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中外摄影家四季看新疆”活动,用镜头聚焦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沧桑巨变,展现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安康、民族和谐的新气象,引导国外受众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繁荣的积极贡献。又如,2007年中国文联会同有关方面,在瑞士、墨西哥、意大利等地举办“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邀请200位当代中国美术名家,用中国艺术风格与形式,描绘世界各地的文化古迹、标志性建筑和民俗风情,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加强合作、谋求发展的真诚意愿,有力表达了中国人民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实践证明,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既要大力推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充分展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绩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全面展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才能更好地把一个客观、真实、多姿多彩的中国介绍给世界,进一步树立我国文明、公正、民主、进步、友好的国际形象。
三、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既要面向国外的普通民众,又要抓住高端人群,努力进入国际主流社会。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根本目的在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创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国外广大民众是开展文化交流赖以支撑的社会基础,也是广泛争取民心、不断壮大对华友好队伍的力量源泉。华人华侨与我们同根同源同脉,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对此,不能有丝毫忽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印象和评价,主导权往往掌握在各个国家的主流社会。而各国主流社会中的高端人群与我们的基本价值体系、国家发展模式、文化传统迥异,对我国历史和现实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必须紧紧抓住主流社会中那些对我比较友好、社会联系广泛,地位高、影响大的高端人群这个关键。有计划有步骤地面向各国政界、商界、新闻界、文化界等高端人群介绍中华文化,同时邀请他们来华访问,为他们提供了解我国文化的机会,通过他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近年来,中国文联及所属文艺家协会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坚持分清层次,抓住关键,广交深交各界朋友,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在希腊举办“北京风韵”美术展活动,用美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生动描绘了北京的历史建筑、文化特点和现代风貌,向广大民众介绍中华文化。该展览在希腊11个重点城市进行巡回展出,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受到希腊人民的普遍欢迎。又如,为庆祝中澳建交35周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梅花奖艺术团“澳洲行”活动,得到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高度重视,总理霍华德、新南威尔士州州长伊曼、墨尔本市市长苏震西都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澳洲日报》、KVB昆仑国际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取得轰动性效果。实践证明,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要以华人华侨为依托,但必须着眼国外广大民众,抓住高端人群,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努力使中华文化进入国际主流社会,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人文环境。
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既要注重双边交流与合作,又要注重利用国际多边舞台,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随着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利用文化来提高本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现代交通、通讯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度广度大大拓展,越来越多地从双边向多边发展,包括艺术节、电影展、奥运会等在内的国际性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已成为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利用多边国际舞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更大、效率更高、影响更深。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广泛开展民间外交,扩大文化交流,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是包括中国文联在内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民间力量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中国文联及所属文艺家协会不仅注重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举办一系列带有双边性质的摄影展、音乐演唱会、美术展等艺术交流活动,而且充分利用国际多边舞台,积极参加有重大影响的电影展、文化展等国际性活动,主动开展艺术之旅、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等多边文化交流活动,加入国际艺术理事会及文化机构联合会,为提升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先后两次在联合国人权大会期间举办中国文化专题展览,先后在中国举办两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第28届国际摄联代表大会、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第16届代表大会并当选该组织主席国,举办中国—东盟舞蹈论坛并签署《中国—东盟舞蹈论坛联合声明》,先后获得第31届世界各民族戏剧节、2008年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及2009年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的主办权。实践证明,只有把双边文化交流和多边文化交流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并加强文化艺术领域的多边合作,努力争取主办权和话语权,积极参加和举办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才能有效地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五、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既要充分调动各领域各方面的积极性、各展所长,又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着力推出代表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品力作。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民族艺术,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不同领域、不同门类、不同层次的民族文化艺术,应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其时代特点、时代精神和时代内涵,在更高的起点上焕发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更多地介绍和传播其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思想内容,研究和解决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文化差异问题,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既要充分发挥不同艺术门类的优势和作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又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全方位、多渠道、多方式地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
近年来,中国文联及所属文艺家协会不仅充分发挥各艺术门类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有特点、有影响、有声势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而且注重发挥各艺术门类的整体优势,积极实施对外文化交流精品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符合国外受众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对外文化交流知名品牌,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先后两次在联合国日内瓦万国宫举办“艺术之旅”专场文艺晚会,既有中国民族音乐歌舞又有西方歌剧、芭蕾,既有传统经典剧目又有现代艺术精品,既有德高望重的艺坛大家又有崭露头角的艺术新秀,阵容强大,相映成辉,增强了演出的整体效果,极具震撼力。实践证明,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既要充分发调动各领域各方面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文化交流活动;又要由国家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统筹协调,精心组织,整合资源优势、艺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集中推出代表中华优秀文化而又能克服文化差异、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努力发挥规模效应,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
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以思想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加强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是党和政府赋予中国文联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决心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努力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