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嘉枋:把握时代脉搏 促进发展繁荣
http://www.cflac.org.cn   2007-12-11   作者:   来源:中国文联网
 

  在第六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整整两天的紧张终评过程中——不包括之前各位评委分头审读全部90篇文章,给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或者说这次评审的特点,就是各位评委对于所有参评文章的评议,严肃而不乏热情,严格中时见宽容,严谨却不无民主。

  “三严”固然体现了评委专家对此项工作的认真,以及对于评审结果公开、公平、公正的共同追求:如就少量虽进入了终评,却又存在着某些明显硬伤的文章,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经集体讨论决定还是不给予奖项。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尽管还存在某些不足,但优点却十分突出的评论文章,评委们又在讨论中充分地肯定了它们的长处,热诚地提出了修改建议,并就应获奖项反复进行斟酌乃至争辩后,才进入最后的投票表决。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文联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以及本着公正的原则在程序上所作出的周密安排,而且也令人充分领略到了评委们对于文艺评论促进文艺工作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热切期望,以及对文艺评论作者所取得的任何点滴成绩都予以鼓励和支持的莫大热情。

  本届的获奖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重视对当前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的评析,有独到见解,文风清新。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进入本届终评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电影、电视、民间文艺、曲艺、杂技、魔术等12个文艺门类的评论文章,水平普遍比上一届有所提高。这不仅体现在原来水平较高的文学类的评论文章上,绝大部分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升,而且在一些原来评论基础比较薄弱的文艺门类中,也涌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评论文章。这充分表明了文艺评论奖的设立,在为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激励了文艺评论本身的创新和繁荣,文艺评论的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得到了加强。

  也许是出于本身所从事的专业的缘故,我对这次获奖的音乐类评论文章特别关注,尤其是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两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获得一等奖的是韩宝强的《现代科技手段:一把保护原生态音乐的双刃剑》,这篇文章就当今在原生态音乐传播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不恰当的加工包装,从而背离了原生态音乐特有文化内涵的现象提出了批评。文章的突出优点不仅是敏锐地发现了问题,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更可贵的是文章结合20世纪50年代初二胡曲《二泉映月》被杨荫浏先生用录音机采录后,通过先由媒体传播音响,再整理出版乐谱的途径这一成功实例,提出了正确利用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切实起到保护并弘扬、传承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音乐的有效方法。应该看到,现代科技手段的滥用和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当前的音乐生活中也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以某春节联欢晚会为始作俑者的假唱,不但使音乐表演者成为了牵线木偶,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构成了对音乐艺术消费者的欺诈和审美感情的亵渎;这不但扼杀了音乐表演者应有的二度创作的可能性,使之成为机械性重复,严重违背了音乐艺术规律,更严重导致了艺术院校演奏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危机。所以韩宝强的这篇文章,还可引起我们更多更深的思索。

  获得二等奖的是杨燕迪的《琴声中的朝圣之旅——论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可以说是我所见的近年来极为出色的一篇音乐会评论。文章没有停留在此类文章常见的对曲目的简单介绍及对表演诸如“声情并茂”的泛泛赞扬上,而是在内行地点出其演奏的“难处”、“好处”的同时,还颇有见地地陈述了他的演奏“为什么好”,而且在文字表述上深入浅出,清新之余又颇见激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预示着我国又一个文艺春天的到来。而在百花盛开的文艺园地里,文艺评论如同剪枝除草、输送养料、喷洒杀虫剂的园丁,是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地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希望,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能把握时代脉搏,评析文艺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戴嘉枋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评委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