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艺术节上的农民工演员

——记石家庄市裕华区总工会农民工艺术团演员郑玉

http://www.cflac.org.cn  2007-12-11  作者:彭 宽  来源:中国文联网
 

第二届中国职工艺术节声乐展演及京剧演唱活动在湖北宜昌举行期间,记者见到了参加这次声乐展演及京剧演唱活动惟一的一位农民工歌手——石家庄市裕华区总工会农民工艺术团的郑玉。郑玉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农民工演员,参加职工艺术节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刚知道自己要参加中国职工艺术节的消息时,郑玉内心里涌动着骄傲和自豪:我们农民工也能参加全国性的职工艺术节了,说明国家对我们农民工非常重视,没有把我们排除在外,我为自己能够参加职工艺术节而高兴,更为农民工的地位逐渐提高而激动。

郑玉出生在农村,由于高考落榜,来到了从小向往的城市石家庄,成了一名农民工,现在在一家超市工作。虽然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除了努力工作,她还有一件事始终放不下,这就是京剧。

郑玉从小喜欢唱歌,唱京剧是半路出家。小时候农村里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在农村即便有会唱京剧的,也是自娱自乐,根本说不上字正腔圆,能够顺顺利利地唱上一段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郑玉似乎天生对戏曲敏感,虽然没有上过什么补习班,不懂得戏曲知识,但即便是那种鹦鹉学舌似的学唱,她也能唱得有板有眼,说不上好,但也不难听。当时家里也不支持她学戏,总觉得那是不务正业。

来到石家庄后,闲暇之余郑玉有一天上街时看到公园里一伙人聚在一起,有唱京剧的,有唱豫剧的,有唱河北梆子的,唱得热热闹闹。这重新勾起了郑玉对戏曲的渴望。她转身到一家音像店买了一盘京剧磁带,就开始学唱京剧,从此算是真正爱上了京剧。

刚开始郑玉的“老师”就是磁带,什么流派、什么剧目、什么题材,不管是现代戏还是传统戏,一律不管,只要好听就学,就跟着磁带学唱腔,感觉学会了就到公园请教琴师,跟着弦唱一段。初学乍练,郑玉跟不上弦找不到调。虽然郑玉怀着满腔热情,但水平真不咋样,有时候唱得琴师不耐烦了,也不给她拉弦了,冷冷地给她一句:你学会了再来。

郑玉听后特别难受,甚至都想哭,不想学了。但是一听到一段好听的京剧又想唱。就这样,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有时间她就去找琴师上弦吊嗓。时间长了,慢慢都熟悉了,这些票友们跟她彼此都成为了朋友,不仅不嫌弃她,而且经常给她指点。后来有个不错的票友建议郑玉找个专业的老师学。当时她也不太懂专业不专业,只知道只要有人给她指点,唱出来人们爱听就行。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下,梅派弟子杨玉娟收她为徒。郑玉也算正式投到京剧门里来了。

杨玉娟老师对郑玉要求特别严格,学戏时一字一句地教。刚开始系统学戏,郑玉字不正腔不圆。师傅就告诉她:你家乡口音太浓,必须改掉。京剧是京腔京味,字必须准确,否则唱出来的音就不好听。你必须在每个字上下工夫。郑玉清楚地记得,开始跟师傅学戏,一个字学了一个月还没过关。但师傅特别耐心,对她既严格又细心,一次不过关不准学第二个字,直到唱准了,才能继续往下学。

唱腔有了改进后,师傅又教了她一些基本功。就拿走台步来说,因为没有基础,郑玉一开始根本找不到一点感觉。刚开始学又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练习,只好在下班后找个僻静的地方练。郑玉有一股子犟劲,不学便罢,要学就要往最好处学。根据师傅的指点,郑玉暗地里苦练。不管是三伏天还是数九寒冬,只要一有时间,她就练基本功,经常是一个月磨破一双练功鞋。几年来,因为自己对京剧的挚爱和刻苦训练,郑玉在艺术上有了长足进步。

2006年7月3日,石家庄市裕华区东苑街道工会主席范秀菊为了满足农民工渴望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需求,自己出钱组织起了一个街道工会农民工艺术团,成员均为有艺术特长或热爱文艺的外来打工者,年龄最大36岁,最小的18岁。农民工艺术团的成立给农民工文艺爱好者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郑玉有一次看农民工艺术团演出,被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艺术才华深深吸引,也使她有了加入农民工艺术团的念头。范秀菊看了她的表演后,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从此,郑玉和农民工艺术团的其他团员一起,深入到工地、社区演出。郑玉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艺术团自编自演的节目一共有40多个,深入到工地、社区演出近50场,所到之处受到广大农民工朋友和社区观众的热烈欢迎。

每次演出的时候,郑玉总是特别来精神,当看到农民工兄弟因为自己的演出而笑逐颜开时,自己心里更是心花怒放,演出也会更来劲。但是,郑玉自己清楚,作为一名农民工,能够站在台上演出,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

郑玉在一家超市工作,平时非常忙碌,想请假特别难。遇上逢年过节,超市里都要搞一些活动,全体员工都要加班加点工作,特别紧张,请起假来就更难了。这段时间也是艺术团演出最多的时候,每到年节,郑玉内心总是充满矛盾。她割舍不下对艺术团的眷恋,更割舍不下喜爱她演出的农民工兄弟。但作为一名农民工,如果自己不工作,就会失去经济来源,生存都会成问题。她实在不想因为演出耽误工作。于是,郑玉经常因为演出而请假,每次请假都得磨破嘴皮子,说尽好话。有时候就找同事替班,等演出完之后,再加倍地替同事值班。尽管辛苦,但她心里却乐滋滋的。

农民工艺术团的演员们虽然都是业余的,但他们对待每一场演出都一丝不苟。郑玉说,“我们每次演出前都要进行排练,平时如果不加班,我们大家也会聚在一起切磋艺术。我们心里清楚:只要站在舞台上,我们就应该为大家奉献精湛的艺术,随意的应付是对艺术的亵渎,更对不起那些始终支持我们的农民工兄弟和广大朋友。”

农民工艺术团的演出大多数是去工地或者是社区。农民工艺术团的所有演职人员都不富裕,但每次演出大家从来没有计较过报酬。郑玉说,我们去工地基本上都是义务演出,但大家伙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大家知道,自己和广大默默工作在工地上的农民工兄弟们一样,都来自农村,也了解他们业余生活的枯燥和贫乏。我们真心地希望能通过农民工艺术团的演出,让更多的农民工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并在看节目中增加更多的知识,让他们知道,自己虽然是农民工,却跟城里人一样为社会做着积极的贡献,从而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一次参加中国职工艺术节,毕竟跟在广大农民工兄弟跟前演出不一样,郑玉难免紧张,名次不是很好。但郑玉并没有气馁,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作为农民工参加中国职工艺术节是我个人的骄傲,也是广大农民工的骄傲。今后,作为农民工艺术团的一员,我会继续站在为广大农民工兄弟演出的舞台上,为我们农民工艺术团的发展壮大出一份力。更希望今后有更多有才华有特长的农民工参加到中国职工艺术节中来,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示他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