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 男,1963年6月出生,汉族,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省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一级编剧,中共十七大代表。
“从最深层次挖掘普通人的美好心灵,从多方面展示他们的社会价值,在戏剧冲突中闪烁他们的人性光芒是我毕生追求的艺术作品高度。”戏剧麦田的守望者陈彦如是说。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在他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关注百姓生活,贴近普通大众成为他永远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祖籍陕西镇安的陈彦,少年时期就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十七八岁时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二十几岁便佳作迭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陈彦被省里相中,从镇安调至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事专业编剧工作。从县城到省城,陈彦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8年三四月间,陈彦开始构思《迟开的玫瑰》。1999年初,《迟开的玫瑰》三易其稿后首次搬上舞台,久演不衰。
谈到创作《迟开的玫瑰》的动机,陈彦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戏剧作品中反映普通群众生产生活的文艺作品,相对来说要少一些。他说,“社会的主体是普通群众,如何发掘普通人的美好心灵,展示他们存在的社会价值,闪烁他们的人性光辉和光芒,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实践证明,陈彦的作品是时代和群众迫切需要的。《迟开的玫瑰》自1998年创演以来,连演400余场而不衰,曾在北京、辽宁、贵州、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巡演,先后有70多所大专院校组织观看。该剧先后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金奖、第十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大奖,直到去年登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位置,它已成为陕西省当之无愧的优秀文化品牌。陈彦本人也荣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和政府在剧本创作方面的最高奖文华剧作奖,实现了陕西省戏曲创作在这两个奖项上零的突破。
《迟开的玫瑰》这部戏本身就是一朵鲜艳的玫瑰。它的出现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正是在应该有这样一部戏的时候它应运而生。
《迟开的玫瑰》讲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叫乔雪梅的女孩,勇敢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一次次为弟妹搭建人生腾飞的平台,初恋的情人离她而去,最终与一位管道工人喜结良缘而“玫瑰迟开”的故事。光说故事的轮廓似乎有点传统,但当剧作家非常固执地把这个故事拉到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中,底片便有了新的显影,我们重又看到了优秀传统道德价值耀目的光芒。我们不难发现,全剧前后发生的事件,无不显示了我国新时期以来的社会剪影——大学热,开辟特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留学潮,建设中西部,城市改造,社会保障体系的开创,保护传统文化……正是在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背景下,才彰显这个家庭里的“美”是“最不平凡”的:传统美德注入了新鲜的时代内容。剧作家从当下百姓生活中提取了那些属于民族灵魂光彩的元素,在剧情中悄然植入现代价值因子,作品于是具有了丰富的时代精神和深刻的价值内涵。这都在一个比较深刻的层次上感动了我们,震撼了我们。
《迟开的玫瑰》获得成功,让陈彦坚定了把创作的焦点对准普通民众的理念,着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创作出更好的精品成为他和同事们最大的心愿。他说,“我觉得我们要努力贴近生活,贴近普通大众,反映他们的精神诉求,以平民视角走进他们的内心,温润他们的心灵,使文学艺术真正成为有广泛认同基础的精神产品。”
在陈彦的办公室里,挂着自己手书的行草条幅,桌上摆放着精致的文房四宝,几个高大书柜里的书籍排列有序,这一切都显示出陈彦作为文化人的睿智、博学、多才多艺。记得在第十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大会上,陈彦代表获奖者发言时说:“我要做戏剧麦田的忠诚守望者。”对此,他解释说,他所指的麦田就是自己耕耘的庄稼地,要做戏剧这个活计、这块儿庄稼的忠诚守望者,守望戏剧这块麦田,坚守它的精神,坚守它的传统,坚守它发展的路子,矢志不移,锲而不舍。
对于事业上的成功,陈彦坦言不是他有多大本事,而是一路上来自社会、单位、亲朋好友给予了他太多的帮助。这令他在那块麦田里更加辛勤地耕耘,并且不问收获,不求回报。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荣誉。2000年他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优秀专家,同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百名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2001年当选“陕西十大杰出青年”。他还被选为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评委,最近正忙碌于此次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评审活动。
作为新时代的剧作家,陈彦凭着自己的满腔热忱,自觉地承担起提升民族灵魂、呼唤真善美的神圣使命,书写着人生的求索与奋斗、社会的悸动与变迁,见解独到,深刻感人。然而除了勤奋,更多的是一种对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思考。
在陕西戏剧事业的征途中,希望陈彦能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生产出更多时代和人民需要的精神食粮。希望他在对戏剧麦田的忠诚守望中,能迎接新一轮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