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创新能力,熟悉游戏规则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10     作者:白瀛 史竞男 舒静     来源:新华网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连日来,代表委员就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议题,给予了热烈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说,中国的文化产业要想走出去,就应该有更多的新内容和新思想,展示我们国家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思想境界,以利于传播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思想。

    “一提到美国,我们就能马上联想到麦当劳,联想到迪斯尼,迪斯尼已经开到上海来了,可是美国人都知道我们的全聚德、狗不理和孙悟空吗?”他说,现在“喜羊羊”火了,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中国的动漫产业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模仿阶段,是对《猫和老鼠》这种二元对立动画模式的模仿,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还不强。

    他强调,好的文艺作品是不分国界的,既然美国大片能席卷中国市场,那么中国人拍出的具有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好电影也能感动外国观众。“文化要想‘走出去’,关键有两点,一是国家要建立专门的海外发行机构,二是创作者和经营者要熟悉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不同需求和运作规律。”

    他说,既然美国人可以输出自己的英雄主义价值观,那么我们也可以利用产业化、形象化,借助现代媒体把我们的价值观推向全世界。文化产业同样也要集中国家的优势:人才、资金、创意、科技等,集中力量打造国家品牌,和国家地位相匹配。文化产业的背后其实彰显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制片人崔永元认为,文化创新是“走出去”必须突破的难题。“国家的扶持不能仅停留在加大投资和宣传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艺术家知道什么是创新。“我们现在文化营销的观念和手段都比较落后,这是文化还形不成完整产业链的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包明德说,文化产品首先是艺术品,要在可读性和可视性上下工夫,增加美感,全世界的共同价值观都是崇扬真善美的;其次要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下工夫,不断吸收借鉴国作品的魅力,增强吸引力。另外,要把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最美的、最好的、最有活力和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世界。“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弥补中国元素的缺失,扩大中国的影响力。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中国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说,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在文化内涵上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虽然是很古老的文化,但应该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体现出当代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萧玉田说,中国文化在走出去时,必须要注意首先必须是优秀的作品,是我们叫好、国外也能叫好的作品,同时,这些作品必须要能体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去迎合西方的价值观。

    他说,好莱坞的电影虽然商业,但细细解读,这其中大量体现了他们的价值体系。“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必须要注重这一点,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广泛地传播,让他们理解认同我们的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两会图片      >>>>
李长春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
李长春看望社科新闻出版界委员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展工作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