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受重视是好事,但是一定不能被‘窄化’。”两会期间,持续火爆的艺术类招考,愈演愈烈的钢琴考级热引起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他们呼吁,家长和社会要克服浮躁和盲目心态,让艺术教育回归美的教育。
艺术教育应成为全程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廖昌永说:“因为职业的原因,我接触了不少热衷于让孩子学钢琴的家长,其中一个孩子5岁就开始学,学了10年,钢琴考了10级。“登顶”之后,家长和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一下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结果过了几年,孩子疏于练习,水平下降,很多曲子就弹不了了。这件事给了我触动,看来很多人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有偏差,让孩子学艺术很盲目。”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黄河认为,艺术教育是美的教育,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因此艺术教育应该是全民教育。此外,一个国家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理工科人才需要,艺术类人才也不可或缺。从这两个角度理解,艺考热、考级热有积极的一面,家长让孩子从事艺术行业没有错,让孩子提升艺术素养也没有错,但是,如果将报考艺术院校当做成才的捷径,把考级当成学钢琴的目标,这是在“窄化”艺术教育,不是艺术教育的正途。
“艺术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也是对人生的教育,是开启心智的教育。艺术教育应当贯穿于从童年到青年的整个过程,成为全程教育。只有当艺术跟生活密不可分,跟每一个人相关联的时候,才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艺术氛围。我认为,全民和全程教育,才是艺术教育的正途。”黄河说。
要尊重艺术教育的规律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左东岭说:“我也曾看到艺考万人排队的场景,感悟颇多。有的孩子学业成绩差一些,家长觉得参加艺考可以开辟另一条成才途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有很多家长,把学艺术当成让孩子或家庭成功的一条捷径,并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是不可取的。”
他认为,必须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美术、学表演,也不是每个学音乐的孩子经过努力,就可以成为郎朗。要成为艺术家,需要天赋和努力,需要家庭的付出,需要精心的培养,而这些若仅仅靠金钱和良好的愿望,是不可能获得的。很多时候,家长只看到成功的个案,而忽略了惊人的失败率。其实,如果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能得到发挥和引导,教育孩子就会事半功倍,而如果孩子不喜欢弹钢琴、画画,家长却逼着学,可能不仅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还会害了孩子。
年轻人无需追逐“明星梦”
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冯小宁认为,艺考热,一个触发因素就在于很多人心中的“明星梦”。作为一名导演,他认为,年轻人无需追逐“明星梦”。社会上对影视或明星的炒作、推崇,不代表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方向。事实上,有些明星并不是德艺双馨的“大家”,他们的言行很容易引起孩子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混乱。
冯小宁说:“盲目追星对电影事业有伤害,对年轻人的人生选择更会造成误导。年轻人要脚踏实地,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用自己的艰苦实践,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要企盼天上掉馅饼。不要追逐明星,不要迷信‘大腕’,年轻人按自己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