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两会”间的一幅画的故事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07     作者:彭宽 郭青剑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创作于1350年的中国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现分为两部分,分别藏于浙江省美术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年前,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到《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引起了两岸人民的强烈共鸣。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传来好消息:《富春山居图》将于6月在台北“合璧”展出,同时,两岸一大批著名画家正携手创作《新富春山居图》。全国政协委员、该画主创之一宋雨桂向记者讲述——

    “《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是两岸艺术家都很关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总理的心愿,更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创作《新富春山居图》,也是在符合这样一种共同心愿的前提下开始进行的。”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美术馆馆长宋雨桂这样认识他参与主创《新富春山居图》的行动。3个月前,在国务院参事室主导下,他开始参与这次创作。“大概会有30到50位著名山水画家来共同创作,大陆由我主笔、王明明收笔;台湾由江明贤教授主笔。这两天,冯远、冯骥才等又认真看了我和江明贤的草图,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为下一步两岸艺术家合作完成一幅完整的《新富春山居图》出谋划策。”

    宋雨桂认为,《新富春山居图》的关键,依然是两岸文化的“合璧”如何在创作中完成,如何把两岸艺术家的创作风格融洽地糅合在一起。“艺术创作是个性创作,怎样在个性的基础上,在共同的采风和收集资料中,去共同感悟历史,共同体验文化,在共同创作中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新的时代感,这需要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为了创作《新富春山居图》,宋雨桂、江明贤和王明明在3个月里两次去富春江采风。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桐庐、富阳等富春江两岸县市领导的大力支持,深切体会到大家对此事的高度关心。

    “历史给我们留下《富春山居图》这么一件杰出的作品,而且它本身还有着非常传奇的故事。今天,我们要画新的,不是临摹、模拟,这个‘新’要‘新’在什么地方,需要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去思考,去把它表现出来。”宋雨桂认为,首先要继承前人的优点,同时用现代人的视角去揣度历史,揣度前人的绘画境界。“黄公望是78岁开始画这幅画的,他一生历尽坎坷,50岁以后主要在富春江一带生活,非常清苦,在游历中创作了这幅作品。我们拿着他的作品,沿着富春江去找,是找不到一一对应的地方的,这就说明它不是一种旅游说明图,它是黄公望的人生感悟。”宋雨桂特别强调要注意这一点,根据这一点,他认为创作《新富春山居图》,既不能画得特别“像”,但又不能“不像”。特别“像”就失去了生命感悟的境界,但如果“不像”富春江的风貌,没有桐庐这一带的风光特色,那显然也不对。

    同时,宋雨桂也强调了《新富春山居图》在创作上与黄公望的不同之处。“我们这个时代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比如前人不知道从空中看富春江会是什么样,而我和王明明却可以坐着直升飞机,从新安江到富春江再到钱塘江,看整个的全貌,这是黄公望当年不能达到的。那么首先在地域风貌上,我们就会有别于黄公望。另外在色彩上,黄公望那时候没有上过什么专业学校,而我们现在这些画家大部分都是从学院里出来的,懂色彩,懂透视,在色彩这个世界里,就要发挥我们的长处。”

    当然,创作上最大的不同,宋雨桂认为还是在时代气息上。“当年一个78岁的老人,几乎是一个流浪汉,画这样一张画画了4年,中间可能生病了,可能有其他的艰难,所以原作我认为是有点凄凉的。但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气息是‘和谐’,所以新作的感觉也是和谐的,是灿烂和辉煌的。黄公望画的是他那个时代,我们现在要画的,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感悟,所以它不可能一样。这就不仅是从技巧上有不同,从潜在的精神上,更不一样。”身为主创者之一,宋雨桂深感此次创作意义重大。“我不敢说这个作品到底会在历史上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但我想,只要我们把它画好,它一定会有其应有的价值。我们既不厚古薄今,也不缺乏自信。从现在创作的初步情况看,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宋雨桂表示,一定会努力把《新富春山居图》创作好,因为它是两岸文化艺术交流非常具有分量的结合点,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创作完成之后,作品会在大陆和台湾展出。前几天我在台湾举办个人画展,连战来剪彩,我把创作《新富春山居图》的事情对他说了,并请他届时观看展览,他回答说:‘我一定来。’”

    同步采访

《富春山居图》“合璧”将成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中两岸交流的一大亮点

何水法(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

    去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我提交了两半《富春山居图》合成一幅进行展览的提案。没想到“两会”闭幕后,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回答关于两岸关系的提问时,就提到了《富春山居图》。这让我非常振奋。

    《富春山居图》由著名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完成,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可惜的是,该画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倡议,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相关机构,向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商借《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真迹,在其诞生地富阳进行“合璧”展出。我相信,名画“合璧”故里,也将与大熊猫赴台一样,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焦点和里程碑式的事件,推动双方进行更深刻的了解与互动。(本报2010年3月16日曾对此作了独家报道)

    中国人讲究六六顺,去年是《富春山居图》完成660周年,而且1350年和去年都是庚寅年,因此,当时我的提案得到郑欣淼、王文章、冯骥才等多位政协委员的大力支持。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欣喜地看到这个事情进展非常快。据我所知,今年6月份,《剩山图》将拿到台北展示。这是个极好的事情。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如果这次展览能够成功举办,也将成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中两岸交流的一大亮点。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台湾方面将“无用师卷”拿到大陆来展览还是遥遥无期。名画“合璧”故里,将有赖于两岸有识之士的继续共同努力。(记者郭青剑采访整理)

两会图片      >>>>
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展工作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闭幕
全国政协第三十四次主席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