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巨匠曹禺先生百年诞辰,日前,来自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地的文学界、戏剧界、学术界人士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汇聚一堂,以“经典与当代”为题,举行纪念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研讨会,从不同的角度解读 “说不尽的曹禺和说不尽的作品”,向这位戏剧大师致敬。
一百年前,中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戏剧家——曹禺,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成为中国现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今天,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并且在舞台实践上被广泛演绎到包括话剧在内的诸多剧中,对文学创作和戏剧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身为曹禺先生的学生,华东师大教授钱谷融先生认为,戏剧类的诗是最高的诗。曹禺先生的戏的确是诗,他本身是一个诗人,他的作品都有诗意,我一直很敬仰他。像曹禺先生这样有才华,中国从他以后似乎还没有一个人够得上他,所以他是非常值得我们敬重的。
曹禺研究会会长田本相和曹禺先生交往有18年,在不断走进他的灵魂的同时,越发感觉到在那超越苦闷灵魂的深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田本相认为,曹禺是带着一个清澈的心以及对我们的嘱托而走的。曹禺曾说,要做一个伟大作家,一定要有崇高的灵魂;第二要有童心,童心是一切好奇创造的根源。第三要有一个超然独醒的人生态度。他提醒大家,再好好看看曹禺的作品,认真研读他的言论。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认为,现代文化出了那么多著名的戏剧家和那么多优秀的剧本,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活在文学史上,这些作品真正拿到舞台上演出,是否有那么多观众去看,就很难说。曹禺几乎是一个例外,他的《雷雨》《日出》《家》《原野》在话剧舞台上久演不衰并且仍然这么打动观众,曹禺先生是不可取代的。经典是要经过时间考验的,时间有时候很残酷,很多风靡一时的作家作品,都可能在时间的淘汰下慢慢地过去。但是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会保留下来。这样的作品才是经典。
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曹禺的作品是说不尽的。陈思和说,看了无数遍的《雷雨》,但每次看《雷雨》,总觉得有新的体会,总会被感动。自己在课堂上讲《雷雨》,讲了快二十多年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新的发现。曹禺本人也是一个说不尽的人。巴老和曹禺关系非常密切,1948年曹禺写了《桥》,写了第一部之后,曹禺到美国去了,巴老说你应该把《桥》写完,巴老是希望曹禺创作的激情能重新回去。但《桥》始终没有写完。曹禺去世后,他的女儿万方写了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发表在《收获》上,巴老当时住在医院里,看了后非常激动,他把陈思和找去嘱咐他:曹禺身上有很多宝贝,一定要想办法把它保留下来。陈思和说,这件事情让他有一个感悟,我们在从事研究的时候,往往对一些大师级的人物,总喜欢用我们这个时代所流行的感情、标准去要求前人。但是巴老对待曹禺不一样,他也批评曹禺,但是他又能够理解他,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老一代艺术家留下很多宝贵的东西,年轻人不理解,往往会轻视或者是忽略。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认为,在只求一时效率、不求恒久价值的当下文坛,曹禺的创作方法似乎是已经过时了。人们热衷于造星和追求快速的市场效率,却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恒久性。事实上,真正的优秀的作品是经久不衰的,绚丽灿烂的烟花注定是不会留存下来的。
(编辑:晓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