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存:把艺术融入伟大的时代
http://www.cflac.org.cn    2010-06-25    作者:朱理存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5月中旬,我第二次来到“中国第一山”——革命摇篮井冈山。第一次是1975年春天,我和爱人马振声为创作《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搜集创作素材而来,那时山上的小油松在阳光下闪烁,美丽的杜鹃花正在盛开,我们背着行装和画具,沿着崎岖的山路到黄洋界写生,每人手中拿着竹竿一路走一路打草惊蛇,学习着井冈山的革命历史,体验着红军艰苦斗争的精神。

    时隔35年,我们又随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赴井冈山的创作采风团来到这里。井冈山今非昔比,当年的油松已长成参天大树,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松、翠竹、云海、飞瀑,到处都装点着绿色植物和簇簇鲜花……令人目不暇接。便利的交通、通讯,整洁美丽的街道,一个个漂亮的博物馆、宾馆、饭店、商店……好一座花园般的城市!

    从南昌到井冈山的短短几天,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三湾、茨坪、红军医院等革命遗址及黄洋界、朱砂冲等景点,观看声、光、电一体的大型实景画,观看大型实景舞台表演,听井冈山后代讲座的互动课堂,人物采访,到农村乡镇的墟场采风……我们重温了党的历史,非常生动、真实、具体,一点也不枯燥,我们每天都被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故事深深地感动和震撼!

    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已成过去,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战无不胜的井冈山精神!现在我们在进行着和平建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十几亿人解决了温饱,正为奔向小康而努力,处在国泰民安的盛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来临时,我国坚强的抵御能力,可以充分地说明,我们走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完全正确的!尽管面前有许多困难,许多新的问题,我们有井冈山精神,有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有联系群众以人为本的作风,我们一定能够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在采风期间,我们接触了几个老红军的后代,他们是新一代井冈山人。平凡的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血液中依然流淌着祖辈传承的井冈山精神。为了更多地了解民情,在我们的要求下,吉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朱黎生陪同我们到井冈山下的左安镇和当年第一个红军墟场草林镇去赶墟。那天,街上的人很多,市场上有买卖农副产品的、拉猪的、卖鸡鸭的、卖农具、卖工业品的、喝茶的、理发的……市场繁荣,热闹非常。在那里我们参观了具有特色的宅院建筑,发现墙上有当年红军的标语,也有反对红军的标语,可见当时围剿和反围剿的斗争是多么激烈和残酷。

    由于井冈山地处偏僻,长期以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相比沿海和发达的省份,井冈山地区的农民现在生活状况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井冈山独特的光荣历史,成功地开辟了旅游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相信井冈山的经济将会飞跃发展,我们要大力宣传井冈山和井冈山精神,让全中国全世界更多的人来旅游、来享受、来了解井冈山精神,让老区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这样才能告慰那些长眠的英灵!

    这次采风感触深,收获大,学习和重温井冈山的斗争史很有必要,加深了解、加深印象、加深对共产党和祖国的感情。井冈山的斗争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最可贵的财富——井冈山精神!现代的井冈山人没有忘记过去,他们高举井冈山的旗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努力传承着井冈山精神的火炬,令人感动和钦佩!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做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我们应该满腔热情地去体验和感受时代的脉搏,把自己和自己的艺术融入这个伟大的时代。艺术上勇于探索,不甘平庸,努力创作出健康向上,有艺术表现力,有时代感的好作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这次采风带着使命,怎样表现井冈山今天的面貌是个新课题。这次采风的收获我们将逐渐整理和消化,我想每个采风团的成员都会从自己观察和感兴趣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和确定创作的题材。创作出最恰当、最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在风格和形式上力求大胆、新颖,用最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献给党的生日,献给老区的人民!

    (作者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