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倡导深入生活、推动文艺繁荣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同志们:
今天,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在这里召开倡导深入生活、推动文艺繁荣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作家艺术家深入革命纪念地采访采风活动的经验,大力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刚才,卫华同志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为座谈会发来的贺信。云山同志在《贺信》中对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组织的这次系列采访采风创作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为深入持久地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创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贯彻落实。此前,中国作协以及中国文联所属各有关文艺家协会分别作了认真总结。刚才,6位作家艺术家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畅谈了赴革命纪念地采风创作的体会和认识,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使我们深受启发、深受教育。
下面,按照中宣部的要求,我代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就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开展采访采风创作活动作一个简要总结,并就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倡导深入生活、推动文艺繁荣,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按照中宣部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创作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今年年初中宣部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作出部署,要求推进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生产,组织优秀作家艺术家深入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深入生活采风创作。随后,中宣部专门召开协调会,就采访采风创作活动制定实施方案,作出具体安排。按照中宣部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到6月,中国文联会同中国剧协、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曲协、中国舞协、中国摄协组织300多名艺术家分成19支文艺小分队,中国作协组织80多名作家分成6个团,赴井冈山、韶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创作。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这次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多次关心过问作家艺术家赴革命纪念地采访采风创作情况,并提出具体要求。中国文联八届五次全委会和中国作协七届五次全委会,分别把组织作家艺术家赴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创作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中国文联制定《2010年组织艺术家赴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活动总体方案》,各文艺家协会结合各自情况作了具体安排,对采风创作的主旨、时间、方式和成果提出明确要求。中国作协在充分听取有关省区作协及采风团作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走近红色岁月”大型采访采风活动方案,认真遴选参加采访采风活动的作家。活动开始后,中国作协举行“走进红色岁月”采访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党组书记李冰同志亲自出席并作动员讲话。中国文联会同所属有关文艺家协会分别举行启动仪式,党组分管领导作动员讲话。中国文联召开赴革命纪念地采风创作艺术家座谈会,通报情况,畅谈体会。这一系列的精心安排和有效措施,有力地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阵容强大、规模空前。这次采访采风创作活动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范围之广、力量之强是近年来少有的。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国文联所属有关文艺家协会主席和分党组书记以身作则,带头深入革命纪念地采风创作,有力地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李存葆、蒋子龙、贾平凹、雷抒雁、叶辛等一大批知名作家,阎肃、张继刚、牛群、巩汉林、张保和、孙晨、孟冰等一大批知名艺术家踊跃报名,他们克服环境艰苦、生活不便等种种困难,积极参加采访采风创作活动。在几个月内,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组织的近400名知名作家艺术家,各地组织的数千名作家艺术家,分期分批深入革命纪念地,集中进行采访采风创作活动,这是近年来少有的。
三是上下联动、多方协作。这次深入革命纪念地进行采访采风创作活动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井冈山、韶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纪念地所在省的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活动所在地的党委政府以及党委宣传部门、文联、作协,认真制定接待方案,安排采访采风路线、座谈交流等,有的还就具体安排与作家艺术家进行充分沟通,为采访采风创作活动提供了便利。各省区市文联、作协也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采访采风创作活动。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中宣部专门制定宣传方案,对这次活动的宣传报道做了周密部署和安排。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派出精干记者,与作家艺术家一道,深入革命纪念地,采取文字、图片、音像等手段,运用消息、通讯、综述、评论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文化类专业新闻媒体,把这次新闻采访活动作为近期宣传报道的重要任务,开辟专栏专版,进行纵深报道。有关地方主要新闻媒体密切配合中央新闻媒体,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宣传。声势大、范围广、力度强的宣传报道,为开展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创作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创作活动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几个月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次组织作家艺术家赴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创作活动获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加这次活动的作家艺术家,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确保这次活动圆满成功。一些老艺术家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不怕条件艰苦,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些著名中青年作家艺术家主动调整工作,甚至放弃了一些商业演出,踊跃报名参加,积极发挥中坚作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党的文艺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当代作家艺术家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次采访采风创作活动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积极肯定,云山同志先后3次在中国作协、中国曲协、中国音协活动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给广大作家艺术家以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综合各方面的反映,这次采访采风创作活动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缅怀先烈、感悟历史,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次活动中,作家艺术家通过认真学习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的伟大历程,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亲眼目睹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革命老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没有变。通过亲身感受老区人民的良好精神状态,领会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内涵,深刻认识到只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进一步增强了肩负当代文艺工作者庄严使命的历史责任感。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上明确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这次活动中,作家艺术家通过学习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的英雄事迹,感悟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高尚道德情操,感受老区人民和广大干部群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渴望和需求,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讴歌时代主旋律、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才能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责任,担当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历史责任。
3.挖掘素材、捕捉灵感,进一步激发了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热情。深入革命纪念地采访采风创作,从光辉的革命历史中收集素材,从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从伟大的民族精神财富中获得灵感,是作家艺术家激发创作热情、提高创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次活动中,作家艺术家深入到革命纪念地,与当地群众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共同回顾那些“红色岁月”,走进历史的记忆,碰撞艺术的火花,丰富了创作素材,拓展了创作思路,对革命历史题材有了新思考新认识,创作欲望和热情空前高涨。现在,这种热情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作成果。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已经创作出一批以革命老区为题材的小说、散文、诗歌,一批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影视作品、长诗也正在酝酿构思之中;中国音协、中国美协已经创作出一批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中国剧协将组织推出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中国曲协将组织一台曲艺专场晚会、出版一部曲艺作品集,中国舞协将打造一台红色经典舞蹈精品晚会,中国摄协将举办一个展览、出版一本画册,还有不少艺术作品正在创作之中。
4.反响强烈、影响深远,进一步展现了文艺界的良好形象。广大作家艺术家反映,在中宣部统一领导下,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组织的这次采访采风创作活动为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文艺创作与深入生活之间、面向基层与服务群众之间搭建了有效平台,进一步密切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广大革命老区的干部群众反映,与知名作家艺术家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感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厚谊。社会各界普遍反映,这次采访采风创作活动拉近了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树立了文艺界的良好形象,对抵制恶俗、低俗、庸俗等不良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充分认识深入生活对于促进文艺创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把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繁荣创作引向深入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没有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无从谈起。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投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努力创作出更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文艺创作与深入生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地走文艺与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相结合的道路。文艺创作需要深入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对文艺工作的一贯主张和对文艺工作者的根本要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祝词中指出,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江泽民同志在第七次全国文代会、第六次全国作代会上指出,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艺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不可能有感召力,也不可能有生命力。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才会有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才能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指出,人民的创造实践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舞台每时每刻都产生着五彩斑斓的素材,人民为文艺创造提供着丰富营养。脱离了人民,文艺创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和胡锦涛总书记的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和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始终不渝地走文艺与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实践证明,作家艺术家只有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中积累素材、汲取养分、激发灵感,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广大作家艺术家一定要始终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把投身社会、深入生活作为终生课题,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人民命运,赞颂人民奋斗,激励人民前进,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要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以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衡量文艺创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努力创作出更多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品力作,唱响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要大力推进文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不断增强文艺作品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开拓文艺事业的新天地。
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倡导深入生活、繁荣文艺创作不断引向深入。这次集中性的深入生活、采访采风创作活动即将告一段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集中力量创作一批优秀作品,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献礼。但是,倡导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繁荣文艺创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战略之举,一定要深入持久地抓下去。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观念,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更多的作家艺术家参与到采访采风创作活动中来。要认真总结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活动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继续完善有利于落实“三贴近”原则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组织引导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的新方法新途径,真正使作家艺术家下得去、蹲得住、出作品。要采取表彰奖励、政策扶持、宣传推广等多种方式,努力为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繁荣创作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好条件,使他们的艺术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艺术创造拥有展示空间、艺术贡献受到社会尊重。
同志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景无限广阔。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寄予着殷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勤奋耕耘、奋发图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