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博,新艺术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30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陈燮君(上海博物馆馆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和总策划师)

刘健(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最终把现代意义上的世博会带到我们面前,由此展开了世博长达15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世博会因其规模宏大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在世博会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绝对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世博会的历史同时也构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个剪影,对整个艺术史来说世博会也是至关重要的。世博会所搭建的这个坚实的平台,为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对话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从法国沙龙展到世博会,大型展览会的效应始终是社会艺术的前进动力之一。同时,世博会上的艺术展示和艺术活动也成为推动世博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因此,当艺术与世博相遇,创造出的便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艺术有时候是朦胧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就像人们对艺术从来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一样。从西方而言,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方才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今天,英语中的art一词既可以广义地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可以狭义地专门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我们这里所谓的艺术无疑也应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这也与世博会包容、开放的特点相一致。

    可能有人认为,世博会是一项经济活动,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它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就世博会的文化内涵而言,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科技文化;二是人文文化。两者以不同方式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世博会的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所以我们说,在世博会的演进过程中,始终交织着技术发展和人文发展,融会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世博会是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其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其他的展示形式所难以比拟的。在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同时,一部世博会发展史本身显示的就是一个艺术文化遗产的累积过程,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艺术内容的本身和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也始终是世博会之所以吸引人的重要魅力所在。我们不能忘怀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正是由于法国人在巴黎的浪漫创意,在世博会上增加了艺术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博会的展示理念——以新品发明展览为主,从此为世博会抹上斑斓的人文色彩。绘画、雕塑、音乐、建筑,天才的旷世巨作,从此融入世博,光耀千秋。谁不知道圆舞曲《蓝色多瑙河》?1873年奥地利人在多瑙河特大洪水灾害中,顽强地拉开世博会的大幕,在世博会的露天音乐剧场里,倾力演奏了《蓝色多瑙河》。一代奇才约翰·施特劳斯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泪流满面地抚慰他们多难的母亲河。谁不知道罗丹的《思想者》?《思想者》首次与观众见面,也是在世博会。这是1900年的巴黎,在阿尔玛广场上一座特大帐篷里,60岁的罗丹,平生第一次,集中展出他的上百件呕心之作,其中就有《吻》《加莱义民》和《思想者》。走进世博会,我们检阅的是文化的遗产,寻觅的是人类的文明,解读的是历史的智慧,感悟的是艺术的哲理,抒发的是人文的情怀,守望的是精神的家园。

    世博会的艺术影响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有效助推器。在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的场馆内,人们可以欣赏和了解到加拿大的地理风貌、自然资源、历史、生活方式等。场馆内的表现手段多样,包括平面与视听。展馆策划者充分利用展示空间,在艺术中心与休憩场所进行各种加拿大当地艺术形式的展示。希腊展馆着重展示的是希腊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向人们介绍从古至今希腊久远的历史。而对希腊丰富的自然与考古资源的展示也是该馆的一大特色。捷克斯洛伐克展馆之所以成为那届世博会成功的展馆之一,原因在于他们对艺术珍品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展示,尤其是精美绘画与雕塑作品,令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文化与艺术的震撼力量。同样,世博会中各个国家、民族间不同艺术文化在同一空间下的展示,对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作用,它使得世博会成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各国、各民族的艺术文化在这个舞台上竞相争艳、百花齐放,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同时,现代世博会更加注重各种文明之间的对话,在这种对话的过程中,艺术的语言贯穿始终,因为它是一种不同文明间的“世界语”。世博会的全球性、世界性也正是在世博会举办国、举办城市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的展示中集聚而成的。世博会多样的主题既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热门话题,同时也给各国民族艺术风格的展示留有广阔的空间。世博会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展览既集约地反映了世界文明中的技术、商品、文化理念、价值取向的主流屐痕,又呈现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多样性。正是民族艺术和民族精神的袒示,才使世博会有了“万国博览”的美誉。从集成的视角观察民族艺术和民族精神的袒示,则是全球视野下的文化多元的体现;运用交流的方法促进民族艺术和民族精神的袒示,则是交流作用下的文化融合。

    世博会举办至今,整个过程充满创新。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为以后的世界性大型博览会铸就了坚实的基础。首届世博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更开创了自由贸易的先河,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它的辉煌和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创新。此后的世博会一脉相承,可以说,创新是世博会的核心和灵魂。历届世博会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工业产品,文化艺术的创新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由此延续催生了文化创新、文化多元、文化融合,改变着科技愿景、社会百态、生活走势。历届世博会在文化艺术构建上的推陈出新,开创了世博会创新精神的新局面。如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世界节”活动,向观众介绍了世界一流的歌剧、芭蕾、室内音乐、流行音乐以及交响乐等;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上的大型“街道娱乐”活动在所有的展区举行,使参观者在排队等侯进入展馆的过程中不至于感到乏味;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的“夜间博览”活动,从夜间开放至凌晨4时,不仅让参观者欣赏到各国歌舞,更让他们一起参与演出;1993年大田世博会举办的两千多场艺术活动扩大了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缤纷的展示和演出成功地展现了大田世博会的一个分主题——传统艺术与现代科学的协调,使人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各国文化,观赏美妙的科学与艺术和谐交融的场面,丰富了世博会的内涵。

    世博会为艺术打开了一扇窗,可以说,现当代艺术的演变和发展都曾在世博会上留下过深深的屐痕。其中值得骄傲的一点是,世博会为艺术大集结、大回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比如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以展览的形式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国家艺术;1867年的第二届巴黎世博会则对10年来的艺术创作进行了回顾;1889年的第四届巴黎世博会举办了气势恢弘的法国艺术百年展,同时还组织了10年艺术回顾展。巴黎固然艺术气氛浓郁,但也并不独享这份权利,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和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的美术展也曾享誉当时;而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各国当代艺术齐聚一堂,为人们展开了当代艺术的全景画卷。同样,各次艺术展的规模之大也令人称奇:1855年有2000名艺术家、5000件作品参展;1900年,仅仅展出的法国作品就达4000件。艺术由此深入平民的生活之中。而且世博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艺术本身的发展轨迹。仅巴黎世博会就为当代艺术贡献出了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印象画派、象征主义等等重要的艺术流派。所以说当代艺术的演变和世博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此外,作为现代艺术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的国际艺术展,它的渊源也可以上溯至世博会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世博会的艺术展翻版。就以历史最为悠久的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为例,就是受世博会的启发,在一群热衷开发艺术市场的知识分子的极力推动下,于1895年开始了每隔一年的双年展。

    世博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也不例外。在此,可以借用略作改动的雨果的一句话作为总结,那就是:新世博,新艺术。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