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世博梦》:书写世博的前世今生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30    作者:李亮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所有热切的目光都投向上海,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热情,迎接这个百年盛事。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制作的5集电视纪录片《百年世博梦》,于去年5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它将世博会的历史及世博会与中国的渊源娓娓道出。宏大的叙述视角、精致生动的画面语言、厚重深刻的思想内涵,让人们对世博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中国电视媒体对世博会历史的熟悉程度与对世博会发展脉络的梳理令人震惊。”《百年世博梦》令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历时一年多,足迹遍及10个国家、32个城市,采访的国内外人士近200位,并且前往6个国家10多个城市近20家重要影像机构,进行资料搜寻、观片、筛选和洽谈,最终采集到200分钟版权资料母带和1200分钟版权资料样带,其中很多是填补国内影像空白的珍贵资料。正是这些用思想和执着写成的数字,成就了《百年世博梦》。“把头抬起来!在你感到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只要再坚持下去就行了。”谈起创作过程,该片总导演康健宁的这句话看似轻松简单,却又意味深长。

    “这是一部厚重的、试图让国人抬头往高处走的纪录片,也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部纪录片。”康健宁说,从一开始他和创作团队就将《百年世博梦》这样定位。但是,他却发现,有很多人对世博会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完全了解。“当初全中国懂的都没几个!我也根本不懂!接片前,就只有一个感受:世博,就是以中国的名义,在中国上海举办一次空前的展览会?刚接片,还嘀咕着,不就一次超级展览会嘛,大概规模比‘广交会’大得多,展示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可是随着对世博会了解的深入,康健宁逐渐意识到,世博会远非自己原本想的那样。“‘赛珍赛奇’只是世博会的初级阶段,很长一段时间,世博会成了世界强国‘秀’自己的平台。”康健宁看到,近年来,世博会的功能出现了从“秀”、从单纯展示技术发明,到理念探讨、主题演绎的重大转变。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主题是“人类、自然、科技: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人类第一次把“可持续性发展”写进了世博会的主题。“物质高度繁荣一定值得骄傲吗?经济非得保持快速增长吗?如果地球毁了,所有的增长,岂不都是‘零’后面的数值……世博会的真正意义是把人们集中在一起,用最生动、最科学的表达来探讨人类共同难题的‘思想论坛’。”

    真正认识了世博会,让康健宁找到了《百年世博梦》的思想高度,也就抓住了整部纪录片的灵魂。“我希望每个中国人,看了《百年世博梦》以后都有所反思:经济高速发展后要抬头!抬头看世界,眼光更开,开得更远,要可持续发展,不要总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同时他让创作人员也要“抬起头来”,要有国际视野,要用“影像思考”,就这样他“揪”住了总撰稿者的撰稿思路、执行导演的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

    就这样,从近代著名小说家陆士谔1910年所写小说《新中国》中预见的上海万国博览会,追溯到1851年英国的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从清代商人徐荣村的“荣记湖丝”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获金奖,到中国参加美国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再到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从展示整个19世纪的重要技术成就的1900年巴黎世博会,到2000年以“人类、自然、科技:一个诞生中的新世界”为主题的汉诺威世博会,再到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次写入报告……《百年世博梦》忆古观今,纵览中西,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和一个个人物的核心话语用电视语言编织在了一起,引发观众的思绪在时间和地域的维度上思考,历史的真实感、厚重感、思想的深刻性喷薄而出。

    回忆起《百年世博梦》的创作过程,康健宁表示,整个团队都付出了很多,他们先后派出4路摄制组,分赴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多次举办世博会的国家,采访亲历者和相关专家学者。赴欧洲摄制组的一篇采访札记中写到,“6月9日,心焦,因为10点约好到洛桑研究所拍摄。10点20分到洛桑研究所。到采访结束,将近12点。陪同的女士已经颇不耐烦,幸亏张老师及时呈上礼物,丝扇一枚,伊慷慨笑纳,带着我们直奔种子库。在种子库,拍摄两组镜头,又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待到撤出洛桑研究所,已经是14点15分。我们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按计划前往怀特岛,拍摄女王行宫,应该能在5点左右到达,对方同意闭馆后开放给我们拍摄;二是回伦敦,安排别的拍摄。于是决定穿越伦敦,从西北往西南方向开,先到朴茨茅斯,再到怀特岛。由于中途车胎爆了,到朴茨茅斯渡口,就差两分钟,我们没赶上5点的船。”

    听到这里,康健宁的那句,“把头抬起来!在你感到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只要再坚持下去就行了”的真正意思才显露出来,《百年世博梦》的成功正是来源于“把头抬起来”的智慧和“再坚持下去”的执着。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