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艺大家梁披云:奋斗便是生活
http://www.cflac.org.cn    2009-12-22    作者:延芳 海峡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梁披云如今已年逾百岁,他原名龙光,别号雪予,原籍福建永春,是海内外知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常委、华侨大学副董事长、黎明大学名誉校长。自1966年移居澳门以来,他心系祖国,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深切关怀桑梓教育和福利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改革和祖国统一大业,并为祖国经济发展引进外资作出重大贡献。2001年和2007年,由于在个人成就、社会贡献和服务澳门方面的杰出表现,梁披云先后获得澳门特区政府的银莲花荣誉勋章和大莲花荣誉勋章。

    师夷以制夷 爱国一学子

    1907年,梁披云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鳌顶村。梁披云出生的那天,是民间的传统节日龙抬头,应该说是个好日子。故而,梁披云的学名取为龙光,就多了几分寓意和期望。而这位杰出的教育家和著名学者,谁曾想少年时的他被学校开除,一代大师险些夭折在粗暴的教育制度手中。

    1921年,梁披云考入厦门集美中学。此时,五四运动刚刚过去两年,“科学”与“民主”的思潮在学生中间迅速传播开来。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全球局势,面对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下贫弱不振的祖国和军阀混战的局面,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一次次地爆发出来。次年,梁披云因参加集美中学第二次学潮,被学校开除学籍。难道爱国也错了吗?梁披云百思不得其解。1923年,梁披云考入武昌师范大学英语系,期间,因奔父丧而辍学。次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上海大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梁披云奉学联之命南下福建、广东宣传反英、反日活动。1926年,梁披云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为达到“师夷以制夷”,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目标,当年夏天,梁披云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日语补习学校学习,并旁听东京早稻田大学部分课程。1928年,他从日本返回厦门,主编《民国日报》。

    献身教育事业 数十年如一日

    1929年春,梁披云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指导下,与当时的社会知名人士创办了黎明高中,并担任首任校长。黎明高中实行勤工俭学,男女同校,这所学校在文化古城泉州发出闪光异彩,一时学者专家云集,学术研究气氛浓厚,作家巴金、王鲁彦、丽尼,生物学家陈范予、史学家杨人楩等都到学校授课或进行革命活动。学生思想活跃,教育革命烈火熊熊,与当时晓庄师范、立达学园遥相呼应,培养出一批勇于开拓和创新的人才,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

    黎明高中因开展揭露当时黑暗统治的活动,于1934年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梁披云南渡至吉隆坡任教,兼任《益群报》总编,从事救亡活动;后往印度尼西亚棉兰任苏东中学校长,创办《苏东月刊》。1939年秋,他与当地侨领创办中华中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他针对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弘扬中华文化,致力于华文教育,学校朝气蓬勃,星马及荷印青年纷纷来校就读。他以学校为基地,为声援祖国抗战,积极开展抗敌后援会工作,并亲自选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介绍斯诺的《西行漫记》,激发华侨同胞的爱国热情,共赴国难。

    1944年,他回闽任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次年调任海疆专科学校校长。他对海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更明确的阐述,他认为“海疆的范围,不限于台湾,海疆建设,更不限于沿海,海疆学校的教育,应以培育海外建设人才为其主要目标”。遂即扩大招生范围,兼收南洋侨校学生,期望他们毕业后能适应海疆建设的需要,与侨居地各界人士融为一体,为侨胞的生存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海疆学校虽仅存6年,却培育了800多名学子,遍布全球各地,有些已成为知名学者,有重大的发明创造,都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贡献。

    1981年,梁披云回泉州创办黎明学园;1984年春,他在黎明学园的基础上创办了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同时,他关怀家乡文教事业的发展,号召永春海外侨胞捐资兴学,提出“思本、爱本、固本”的倡议,得到海内外乡亲响应,为家乡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他反对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梁披云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他的学生,如春雨润物,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他教导学生不唯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但不能自以为是。他常常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教诲学生,谆谆教导,不厌其烦。也许是他亲历过被学校开除的滋味,自创办黎明高中起,他就极力反对学校开除学生,甚至担任民国福建省教育厅长时就反对学校用这种办法处分学生,前任学校领导开除的学生,他都想法恢复其学籍。“学生一旦被开除,等于把他枪毙。”当年在黎明高中时,学校训导主任主张开除一名学生,那个学生的确不好,后来梁披云劝他自动退学,退学还有改正的机会,不至于让他背上被开除的黑锅,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学生不好,往往受几方面的影响,社会的、家庭的、教师的、同学的,等等。对学生,尤其是这些成长中的青少年,一定要谨慎。”

    披云开新地 挥墨写春秋

    梁披云才华横溢,诗词、书法均有相当建树和造诣。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梁披云的诗词感时抚事,直抒胸臆,清新俊逸,意境深邃。他的《雪庐诗稿》1992年秋出版发行,引起国内外文坛强烈的反响。梁披云的书法也早负盛名。他于1974年在香港创办《书谱》社,出版双月刊,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弘扬了中华书法艺术。他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典》在我国堪称一大创举,作为一部集介绍与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专业辞书,《中国书法大辞典》共收辞目13000余条,220余万字,附图2500幅,堪称研究书法艺术之津梁,考索书法艺术之瑰宝。

    “对酒闻雷成一块,故园已是小春天。”这是梁披云当年回故乡永春时写下的诗句。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神州大地莺歌燕舞充满希望,令这位年晋期颐的老人兴奋不已。1999年12月20日,参加主权交接仪式归来,梁披云将后一句改为“故园已入大春天”。他还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澳门回归志庆》:“鼠啮狼吞四百年,珠还垢涤艳阳天。神州唱彻卿云烂,更奏大同交响篇。”梁披云这样解释改诗的缘由:“祖国是广大侨胞的大故园。改革开放使故园发生了巨大变化,迎来了大春天。”梁披云已担任过3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澳门特区筹委会委员,曾频频往来于澳门和内地之间,为文艺的繁荣兴旺、为教育的蓬勃发展奋斗不止。

    在黎明大学师生员工大会上,梁披云曾经谈到1929年他在黎明高中任校长时写的两副对联:

    这里还不是学校,宇宙才是真正的学校;我们并没有家庭,学校便是大众的家庭。

    少爷气、小姐气、书呆气、流氓气根本要不得;平民化、社会化、科学化、艺术化动手做起来。

    横幅:奋斗便是生活。

    “奋斗便是生活。”当时,这成了黎明高中师生的办学指导思想。如今,这也是梁披云一生的写照。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