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72岁高龄,作为参加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港澳台特邀嘉宾,澳门日报社社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委员会委员李鹏翥却仍精神矍铄,无论是参加大会选举,还是参加座谈会,老人总是温文尔雅,没有半点儿疲倦的意思。他告诉记者,对中国文艺界来说,这是应该被历史永远记住的一次盛会,他和其他港澳台委员一样,心情特别激动,因为自己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11月12日,李鹏翥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从1996年开始,李鹏翥连续参加了3次文代会。本次文代会是他的第三次参会。而说到他跟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联系,还要追溯到1984年。当时全澳门只有两个作协会员,一个是时任《澳门日报》总编辑的李鹏翥,另一个就是《澳门日报》的老社长李成俊先生。
李鹏翥对本次文代会的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本次文代会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内地的广大文艺家一样,我们港澳台的文艺工作者也特别兴奋,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经济发展、文艺繁荣的好时代。
李鹏翥说,这次大会大力倡导和谐文化,很得人心,因为和谐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以和谐为价值追求目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文化是一条根,也是澳门多元文化的主干,几百年来无论风云怎样变幻,澳门文化的根始终是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当前中国文化工作的主题,也是澳门文化工作的主题。和谐是澳门文化的主要特色,“一国两制”使澳门的文化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促进了内地与澳门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与合作。他希望以第八次文代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文化艺术交流。
作为澳门日报社社长、著名作家,多年来,李鹏翥为在澳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不遗余力。李鹏翥说,在澳门仅数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浓缩着中西文化,体现着多元文化的交流融汇,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是澳门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当年,澳门的一批文学青年就是因为热爱中华文化、为弘扬中华文化,参加了新组建的《澳门日报》。《澳门日报》主要受众是澳门华人、海外华人、华侨、华裔等,中华文化之根联系着他们的心。李鹏翥说,如果要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必须结合所在地实际,报人才能如鱼得水。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办报,会遇到种种思潮的激荡,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倚仗的是根深叶茂的中华文化这棵参天大树。《澳门日报》在澳门回归祖国前,一般每日出32版。澳门回归至今,《澳门日报》日出报60到64个版面,几乎翻了一番。《澳门日报》的发展除了得益于澳门回归后经济高速增长外,还跟李鹏翥坚持“澳报澳办”的方针和“立足澳门,依靠祖国,面向世界,急澳门同胞之所急,想澳门同胞之所想”的理念有密切关系。
李鹏翥告诉记者,《澳门日报》还经常举办一些大型主题性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澳门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00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为了发扬优良传统,传递爱国薪火,《澳门日报》与广东省有关单位在澳门博物馆联合主办了纪念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成立60周年展览,展出珍贵图片120多幅、历史文物60多件,专题介绍了澳门同胞支持抗日战争的英勇事迹;与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等单位举办了广东中山战地行活动,参观抗战遗址,听取珠江纵队老游击战士忆述抗日事迹。这一系列活动在澳门年轻人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鹏翥说,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报人,舞文弄墨、写写画画只是业余爱好。熟悉李鹏翥的人都认为这是他一贯的谦虚作风,他的文笔相当好,多年来相继出版了《澳门古今》、《濠江文谭》、《磨盘拾翠》等随笔评论集,主编了6本《澳门手册》和大型图片集《中国澳门》。很多人都这样评价他:在李鹏翥身上体现着两种精神,一种是作为报人的社会责任感,另一种是作为文人的历史使命感。
虽然被新闻事业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但李鹏翥仍然为文学艺术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对澳门的文化队伍建设和作家队伍的团结做了大量努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建立澳门文学形象的时期。1983年《澳门日报》开辟了文学副刊《镜海》,1984年《澳门日报》举办了港澳作家座谈会,澳门的写作人开始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文学使命。这种文学意识的觉醒和确立是澳门文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先导。1987年,在李鹏翥和同仁的努力下,澳门的作家组织——澳门笔会成立。1989年,在李鹏翥努力下,澳门笔会出版了《澳门笔会》文学杂志。李鹏翥的文字优美,语言追求意境,同时更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他的文学评论专著《濠江文谭》,时间跨度整整20年,选材广泛,内容丰厚,对20世纪80年代澳门文学评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李鹏翥的《磨盘拾翠》主要是作者为画集、书法集、金石篆刻集或展览所写的序文。他所评价的艺术家又以在澳门生长或在澳门出书、举行展览的为主。在《磨盘拾翠》中,李鹏翥可不是从一般的新闻记者的视角来进行美术评论的,他是卓有成就的著名书法家,更是港澳乃至全国影响颇大的美术理论家,因此,《磨盘拾翠》更让人感佩。
现在,李鹏翥依旧忙碌,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后,李鹏翥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真诚地说,继承优良传统、汲取外来文化成果,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首先要做的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然后才谈得上借鉴、化用。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地区。今后,他将和澳门文学艺术界一道,加强与内地的文化交流,让正宗的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澳门人,特别是年轻人,把民族的文化精粹植入年轻一代的心灵,让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他们的血液、化成他们的呼吸。
(编辑 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