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影视作品在内容上不是偏重于与敌人的斗争,就是偏重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导演金韬说,《长征》是在这两者基础上兼顾表现党内不同军事路线的斗争,反映的内容更为全面、丰富。加上24集的长度,使电视剧具有比电影更广阔的自然空间和心理空间,得以把人物的个性、魅力和情感充分展示出来。他们到江西、贵州、四川、陕西等地进行实地拍摄,利用各地区的地形地貌将长征过程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
金韬认为电视剧《长征》的突破在于增加和强化了长征精神的渗透。他们在拍摄之初将长征精神抽象地理解成坚韧不拔、勇于牺牲、敢于胜利。在拍摄中逐渐意识到要增强电视剧的艺术感染力,就必须在表现长征精神时突出四个“情”,即革命的豪情、激情、真情和柔情。因而金韬要求摄制组力求用“史”搭骨架,用“真”做脊髓,用“情”填血肉,用“美”当血液,用“理”塑灵魂,以此确定淳朴而独特的美学品格。剧中领袖群体的所有演员都有突出的表现和出色的表演。剧组要求这一群体所表现出的底蕴要统一到一个层面上来,要沉稳,保持统一和谐的表演状态,形神兼备后再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个性魅力,体味和透视伟人的精神境界。同时,在着力表现领袖巨人般胸怀方面,还要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细致地描写他们的似水柔情,真实而淳厚地抓住情感细节,用平民心态观照伟人情怀。
金韬说,长征中毛泽东有三场流泪的戏,那就是贺子珍负伤、警卫员牺牲和遵义会议召开前一老人跪下来向他乞讨。贺子珍负伤的一场戏是这样设计的:警卫员告诉毛泽东,贺子珍为掩护伤员被炸伤。周恩来、朱德让毛泽东去看看。这时,毛泽东的脸上略显不安后继续坚持指挥部署四渡赤水。随后,穿着破旧的大衣、略显驼背的毛泽东走到贺子珍面前,坚定地说:“你不要想那么多,会治好的。决不把你留下,抬也要把你抬到目的地。”接着,毛泽东告诉弟弟毛泽民,小弟弟毛泽覃在江西被敌人杀害了。我们拍了毛泽东后背的镜头,只见肩负着中国革命重担的毛泽东抬起担架,两根带子深深地嵌进破大衣中。
金韬被剧组里的人叫做“快乐王子狠导演”。一方面他在拍摄中会营造积极的、融洽的创作气氛;另一方面他要求每个镜头都拍到极致,绝不手软。很多次当金韬大叫“好”之后,他会要求演员再来一次。拍雪山的戏,下山后导演又觉得还可以拍得更好,于是又上山重拍,他们共上雪山4次,而上雪山就意味着全体演职人员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这样的拍摄连许多群众演员都忍受不了,但演职员们咬牙坚持了下来。为了突出长征特点,许多原本在室内开会的戏也被导演改为在特殊天气中的露天戏。用金韬的话说,摄制组是在寻找“苦”,制造“苦”。“狠导演”不光对演员“狠”,也对自己“狠”。金韬在剧组里什么活都去搭把手。有一次搬道具时不小心闪了腰,他却不以为然,在剧组成员多次劝说下,才去看医生,结果被确诊为胸椎裂。但第二天金韬穿着“背背佳”就上了片场。
《长征》之后,金韬又执导了《井冈山》,他认为《井冈山》算是《长征》的姊妹篇。“在这一段红色历史中,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思想上它们之间都是有承袭关系的。”他说,《井冈山》主要是讲述共产党在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之后,探索自己的建军路线、建军原则、建军宗旨等内容的。今年金韬又执导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共和国的摇篮》,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红军开始长征之间的一段历史:5次反“围剿”、保卫中央苏区根据地、中华苏维埃临时共和国诞生。“这样《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长征》就串起来了,‘苏区三部曲’也就完成了。”
金韬作为第五代导演执导了如此多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他希望观众能在剧中看到真实、生动和还原的历史。他说:“观众喜欢看到在真实的基础上,有对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抒发,能够阐释中华民族精神的电视剧。相反,不尊重历史,或是对历史的原型没有任何创造,或是没有艺术性的电视剧,就很难满足今天电视观众的需求。”
(编辑:李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