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魔术发源地之一,中国魔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夏代,魔术就已见于宫廷演出,时称“奇伟之戏”,后简称“奇戏”或“幻术”,民间多称“戏法”。历经3000多年,中国幻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持续发展。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海禁大开,外国魔术大量涌入我国,“魔术”一词也逐步取代了故有的“幻术”之称。而此时,朱连魁、韩秉谦等中国魔术师在海外卖艺维生,在传播中国魔术文化的同时,也带回了许多西洋魔术。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知识分子投入魔术事业,现代魔术先行者们凭着非凡的智慧和对魔术的热爱,在借鉴海外魔术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舞台魔术。
推陈出新逐步繁荣——新中国60年魔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魔术艺人翻身得解放,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魔术在艺术上得到了新的发展,中国魔术出现了继秦汉、唐宋以来的第三个“花期”,是一个以复兴传统与发展现代魔术为特色的“花期”。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魔术紧跟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前进着。旧中国留下的整个魔术行业,是一个在奄奄一息中挣扎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人、改戏、改制”主动停演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大卸八块》、《大锯活人》等残忍、恐怖、庸俗、丑陋的节目,创作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点的节目成为魔术的发展方向;旧艺人在党的教育下,成为新文艺工作者。这期间出现了《吉庆有余》、《罗圈献彩》、《九连环》、《飞鸭不见》、《马遁》、《火箭遁人》等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节目和杨小亭、张慧冲、莫非仙、傅天正、陈亚南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魔术家。上世纪50年代国营、民营、业余的魔术团队共同创造了新中国魔术的初步繁荣。
但在新中国初期17年中,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之后,民间魔术团大大减少,魔术往往只是作为一个节目活跃在杂技舞台上,因而限制了魔术的全面发展。十年文化浩劫,魔术被扣上“骗术”、“宣扬迷信”等罪名,更是受到摧残,致使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魔术沦为杂技四大门类中的一个弱项。
改革开放以来,魔术迎来了繁荣的新时代。80年代魔术团队纷纷成立,上海魔术团、上海杂技团魔术队、广州杂技团魔术队、广西杂技团、中国杂技团、杭州杂技团等的专场晚会相继出台,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魔术热。出现了梁义的《现代魔术》,提曰立的《钓鱼》,叶少英的《百花吐艳》,戚玉刚、崔龄童的《银球》,邓风呜的《花轿抢亲》,傅腾龙的《书画幻术》,姚金芬的《彩扇竞艳》,徐秋的《美好的春天》等使观众耳目一新的专题魔术。姚金芬、王小艳、曾辉、茹仙古丽、周良铁、梁义等在历届全国大赛中获奖。
1989年秋,在保加利亚第三届国际魔术节上,海政文工团杨宝林的《古彩戏法》荣获首奖,提曰立取得单项银奖,实现了我国在国际魔术大赛中零的突破。21世纪以来又有李宁、赵育莹、林彬、黄珍、戴斌纯、沈娟等大批青年魔术师荣获国际大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家协会和各省市杂技家协会加大了扶持魔术的力度。组织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兴办刊物、比赛、交流、研讨,扩大了对外交流。进入90年代魔术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1993年中国杂协成立了中国魔术艺术委员会,聘请了92名全国著名魔术家和从事魔术事业的骨干组成委员会,潜心推动魔术发展,全国的魔术活动从此更加活跃。1994年上海举办了首届恒源祥杯全国近景魔术电视比赛,首次把小戏法、桌面魔术通过电视推向社会。1996年中国文联又组织了第一届全国魔术奇观比赛,后又主办了5届金菊奖魔术大赛。广西、天津、江苏、广东、河南等地区也组织了不同规模的魔术节赛,涌现了《变脸》、《空中行走》、《彩伞》、《巾与花》、《滑稽魔术》、《变牌》等新的引人瞩目的节目,姚金芬、傅腾龙等又推出了新的大型魔术晚会,上海还建起了腾龙魔术城堡,魔术呈现出新的繁荣。
1993年上海举办了首届国际魔术节,至今已举办6届;深圳欢乐谷从2000年至今已举办了10届国际魔术节;1995年中国魔艺会与IBM国际魔术师协会接轨,我国成为国际魔术师协会311分会团体会员,从而拓宽了中国魔术走向世界的大门,每年魔艺会都派出队伍去参加国际魔坛的年会或比赛。国际魔坛对中国魔术也抱有兴趣与希望。
60年来,魔术的繁荣还表现在民间魔术的发展上。工厂、农村、部队、俱乐部、乡镇集市、宾馆、酒店常有魔术师、民间职业艺人、业余魔术演员大显身手。河南宝丰一个县就有800多个魔术团,10000多个从业人员,活动于全国城乡,取得可观经济效益。
60年来,业余魔术师和魔术爱好者成千上万,有的业余魔术组织活动长达四五十年之久,如上海邮电、上海人民银行、重庆钢铁公司、天津和银川魔术组、北京和深圳的高校魔术联盟等等,有力地推动了魔术的普及与提高。中国魔术界的一大特点是专业魔术师与业余魔术师紧密联系,地位有时相互转变,有许多魔术爱好者把毕生的精力投人到魔术研究工作中,早期如张慧冲、傅天正、曾国珍等,今天有刘树正、傅腾龙、徐秋、王志伟等,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魔术、翻译魔术书刊,使我国魔术研究有所进步。60年来,出版了数十本魔术书,内容涉及魔术的历史、人物、魔术与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最多的是介绍魔术技法方面的书籍。他们还亲自开发新魔术道具,培养魔术新秀,在国内外各大赛场摘金夺银,推动魔术向更高目标迈进。
最近1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魔术界的一些有识之士,逐步打破了职业魔术师现场演出的单一模式,将魔术与电视传媒、网络通讯相结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央视以及湖南、福建、广东等地方电视台先后推出了《我爱魔术》、《魔术训练营》、《谁是英雄?》、《魔星高照》、《大魔竞》、《金牌魔术团》等专题节目,掀起一波又一波魔术新潮;近景魔术、校园魔术、社交魔术、网络魔术纷纷兴起,魔术商店悄悄登场,各地魔术网站陆续开通,不时发布国内外优秀魔术网站链接方式、魔术教学日程、魔术新产品、新商店信息,组织网络魔术比赛,好的网站纪律规范,人气甚高。他们在交流信息、普及魔术知识、团结魔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北京、广州、上海、南京、深圳、香港、澳门、郑州、重庆等地依托网络与魔术商店,形成魔术爱好者的活动据点。多层次多侧面的魔术活动不断推出魔术新人,给魔术界注入了新鲜力量,他们想像力丰富,节目创意、舞台形象都大有进步,这是好的方面;自然,在不断掀起的魔术浪潮中也有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问题,为了一己的利益、一时的利益,无限度揭秘、抄袭、盗窃、倒卖魔术机密,不顾事业,不讲道德,造成了不良影响,阻碍了魔术产业的健康成长。
新中国魔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的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当前中国的魔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魔术相比,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与魔术应发挥的社会职能相比,尚存在明显的差距。当下国内的魔术产业尚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缺乏行业规范、缺乏有机组织来理顺魔术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魔术产业与其它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要营建起良性互动机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促进魔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2006年8月中国杂协经过多方努力,成功获得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举办权且今年在北京成功举办。这是使中国魔术实实在在与国际魔术接轨迈出的一大步,必将促进中国魔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中外魔术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知己知彼继往开来——回顾2009魔术年
魔术界兴奋地把2009年称为“魔术年”。的确,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魔术发展最兴盛、社会影响最大的一年。首先是春晚上台湾魔术师刘谦的3个近景魔术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千千万万从未见过近台互动魔术的观众,使魔术火了起来。这股热潮表现在全国数十家电视台开设了魔术专题栏目,使魔术师的演出多了,魔术爱好者大量增加,为2009魔术年打响了第一炮。
历经3年精心筹备,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杂协、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承办的国际魔术联盟第24届世界魔术大会于7月26日开幕,把魔术年活动推向高潮。2009年北京世界魔术大会是国际魔术联盟成立61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魔术大会,有来自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魔术师和魔术爱好者参加。为了办好这次“魔幻盛宴”,为了让中国人进一步了解魔术,让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东道主举办了一系列活动,犹如去年的奥运会。在大会举办前100天就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预热演出。7月21日至23日,北京保利剧院举办2009年北京世界魔术大会开幕式预演,10位中国“金牌魔术师”集体献艺。7月26日大会隆重开幕,被誉为“魔术界的奥林匹克”,其中的重头戏是魔术比赛。本次比赛总共有139个参赛节目,参赛选手不仅带来了青春活力,也展现了对魔术的理解和新的创意,他们表演的节目都是原创作品、获奖节目,真正体现了魔术的高水平,显示了世界魔术界新生代正在崛起。中国(含港澳台)派出了近20名参赛选手,是中国参加世界魔术大赛历史上参赛节目数量和门类最多的一次,最终,中国大陆的傅琰东、沈娟和汪燕飞的“魔幻天空”组合表演的《青花瓷韵》及马妍妍表演的《芭蕾牌技》分别获得了舞台魔术大型幻术类和一般类的银奖。这是中国选手在历届此项大赛上获得的最高荣誉。他们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帮助和扶持下,一方面保留传统艺术魅力,一方面在编排、服装、音乐、场景等方面开发出新的元素,寻求新的亮点,《青花瓷韵》的漂浮瓶、壁虎神功饱含中国幻术独到韵味,得到了数位世界级大师的赞赏。《芭蕾牌技》将中国传统幻术特有的“抢彩”技艺与芭蕾舞巧妙结合,赢得众多好评。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表现出中国魔术逐渐走向成熟。
“魔术界的奥林匹克”,也同样秉承着奥林匹克精神,用友谊将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汇聚在一起,一边比赛,一边用各种形式进行着交流,魔术师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气氛融洽而欢乐。大会邀请了10位世界级魔术师举办14场魔术讲座,以及嘉宾表演和沙龙表演,在大会会场,每一场讲座都挤满了听众,每一场比赛都聚集了众多的目光,每一场演出都赢得了喝彩。使得交流的浓厚气氛自始至终贯穿于魔术大会的会场。
大会首次举办了中国魔术图片展,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幻术(魔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使外国同行肃然起敬。还有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位道具销售商携世界最新魔术道具参展。同时举办了中国工艺品现场制作展、法国摄影师Zakary的魔术摄影展、中国纸牌展,促进了中外魔术界多侧面多角度的文化交流。8月1日至8日,北展剧场举办了10位世界“顶尖级”舞台魔术大师展演,让各界人士共同分享魔术带来的快乐。
历时6天的2009年北京世界魔术大会,在主办方和来自世界各国魔术师的共同努力下,已成为国际魔术联盟历史上一届高水准、有特色、令人难忘的世界魔术盛会。
本届大会也在世界魔术界和中国魔术人心中留下更多感悟和思考。魔术大会显示出了中国魔术在进步,但是与世界魔术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国内魔术人力财力资源匮乏,演员文化素质良莠不齐,道具制作水平不高,演出市场的疲软,魔术行业尚未形成产业化等等,都影响了魔术前进的步伐,而最根本的差距是在魔术思维、魔术创意上。
我同意国际魔术联盟主席埃瑞克·艾斯文的观点。在论及中国魔术的现状时他说:中国魔术近年来进步很快,但与西方存在差距,东西方魔术的差距与不同文化对魔术的理解有关,中国魔术的问题,不在基本功。中国魔术师,似乎都把功夫花在了技术的完善上,使自己某一项目上的技术,比爷爷好一点,比爸爸再好一点而已;西方人对魔术的理解,是用创造性思维去化解人间的不可能。他认为中国魔术应该有文化自信,因为中国有很好的文化传统。它不必刻意拷贝西方,不必去琢磨怎样会更像、或者更接近西方的某个魔术。而是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多下功夫,并开掘出新意,于中国魔术而言,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由衷地希望国内的魔术师能够借助此次世界魔术大会的机遇与挑战,借助今年魔术的热潮,利用世界魔术大会的积极影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地学习世界各国魔术发展中一切好的经验,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国内的魔术发展中来,以促进中国魔术的更大繁荣。
(编辑:李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