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拍摄的第一个镜头是在地里割谷子,王大婶送饭来喊着:‘喜儿吃饭了!’我从谷穗当中一抬头,一抹汗,怀里抱着谷穗一亮相,大家都说一个地道的河北农村姑娘活脱脱地出现在银幕上了。”田华回忆说。
1928年,田华出生在河北省唐县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刘天花。12岁那一年,一个偶然机会,田华被选进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当上了一名小演员,从广袤的沃土走向硝烟弥漫的战场,从一个不懂事的农村小姑娘,成长为一个抗日前线文艺战士。剧社经常到各地进行宣传演出,她在许多话剧中都担任角色。长期的转战生活,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戏剧演员。田华的个人命运,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要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她被选中扮演喜儿。从舞台到银幕有一定距离,这又是她第一次登上银幕,然而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朴素的感情,出色地完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获得电影界内外的好评,她也因此片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新中国电影画廊带来经典形象。1955年,田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在校期间,她从专家、老师那里吸取了很多表演方面的营养,并在多部舞台剧中扮演角色,毕业后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这期间,她拍摄了《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三部影片。田华凭借在《党的女儿》中的成功表演,赢得电影界和电影人士的高度评价,由她塑造的共产党员形象也一度成为经典。影片更为她本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1959年田华被调入八一厂,从此成为一名专业演员。
田华进入八一厂后先后拍摄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四部影片,还参加了几部话剧的演出。“文革”之后,她又拍摄了《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峥嵘岁月》《法庭内外》以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影片。她在众多的人物创造里,个性鲜明,感情逼真,不仅在演技上逐渐成熟,也注意了她自身的气质与角色性格间不同的再挖掘。她以丰富的生活体验,成熟的艺术经验,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有民族品质,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形象,是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
(编辑:李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