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成“范本” 就像一个超长的纪念品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21    作者:    来源:成都商报

    影片总导演韩三平日前向记者表示,《建国大业》的模式不仅在中国前无古人,在世界范围也绝对是一次大胆尝试,多年以后,这部电影一定是电影工作者研究的经典范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国大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而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悖论。它仿佛就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巨型机器,首先在定义上就很难界定。影片总导演韩三平说:你可以说《建国大业》是一部主旋律片,史诗片,甚至是偶像片。他自己比较认可的说法是主旋律商业大片。同时,他也认可本报提出的国民电影概念。

    事实上,在《建国大业》之前,主旋律是主旋律,商业片是商业片,主旋律与明星薄缘。谁要是说自己要拍一部主旋律商业片,可能会让人笑掉大牙。然而就是现在,这部全明星阵容的献礼片摆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标本,同时兼容巨大的示范意义与不可复制性。

    用一种反商业模式达到了最大的商业化;用一种娱乐形式传达了主旋律意图;用体制优势进行拍摄,用商业模式进行推广———“好莱坞都拍不出《建国大业》!”《建国大业》的模式不仅在中国前无古人,在世界范围也绝对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建国大业》本身的悖论

    1、拍摄目的:说教还是娱乐?

    有评论认为,作为一部国家层面上的当代史正剧,《建国大业》的娱乐性是超越教育性的。事实上,《建国大业》从筹备之初,因为题材的特殊和拍摄背景的特殊,就体现了浓重的政治意味,但看完电影,人们却不会感觉到强行灌输的任何意识形态的概念。

    影片本身是注意了减少说教成分的:比如领袖不能脸谱化,毛泽东喝醉周恩来发火都被人津津乐道,蒋氏父子展现了温情的一面,也让人印象深刻;一些开会的严肃场景,被处理得巧妙而有趣;而在史实的艺术化处理中,也极少硬伤,甚至鼓励观众重新审视我们所熟悉的那段历史。然而,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细节上的努力,更有根本上的大胆尝试。

    韩三平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以前,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做得不好,因为出来就把它当作一个宣传片。”他认为,当你的观念和观众需求发生尖锐矛盾的时候,你必须放弃你的观念,否则你没有出路。一旦意识到这一点,说教和娱乐两个功能就似乎开启了共存的可能性。

    2、操作模式:体制优势还是市场规律?

    《建国大业》的总策划是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在确立电影主题是讲述政协诞生前后的故事后,《建国大业》基本被确立为新中国60华诞的献礼片。总导演韩三平本身是中国电影集团的董事长,执掌着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手中拥有极其丰富的电影资源。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体制上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在好莱坞发展的演员邬君梅感慨:“斯皮尔伯格都不能做成韩总这样!”韩三平自己也说:“《建国大业》聚集了近两百名明星大腕的演出阵容,放到中国外任何国家似乎都绝难实现。”

    韩三平和黄建新亲自带着演员到全国各地走,电影的首映礼像商业大片一样举行得很隆重,各种各样的媒体都在对主创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专访———正如韩三平所言,“其实营销策略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基本上是按照原来的在做,只不过是规模做得更大,做得更细。”

    3、电影内涵:简单还是深刻?

    《建国大业》的风格矛盾性在于,它用最浅显的电影手段,去表现最丰富的历史时期,而且想要表达的历史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韩三平坚持认为,简单的恰恰是最有力的。因此,在《建国大业》中,从内容到形式,都选择了最简单的叙述,最简单的电影手法,最浅显的电影手段,韩三平说:“我反对用过多的特技和技巧。”

    韩三平有信心认为,观众追星,一方面是追现实生活中的明星,另一方面是英雄情结,去崇拜历史人物。“他们冲着演员进去,坐下来以后,还是会看这个整体的电影。电影是综合艺术,因此必须具备综合魅力。”

    《建国大业》延展出来的悖论

    1、标本性:个人魅力加题材号召力

    剧组里,上上下下都叫总导演韩三平“韩爷”,其个人魅力和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但韩三平否认这部电影聚集明星的力量来自于他个人的魅力。

    新中国60周年庆,国家强大了,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了,参加《建国大业》的演出,本身就有着一种情感和认同感在里面。而另一层意义则可以用韩三平的话来说,这部电影就像一个超长的纪念品,将来回望,这个时代最当红的明星大都在这一部片里了。启用全明星阵容出演主旋律电影的种种好处都摆在大家面前,可以说这次尝试对于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有着极其积极的标本作用。多年以后,《建国大业》都一定是电影工作者研究的经典范本。

    2、不可复制性:机会千载难逢

    同样是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建国大业》也有着不可复制性。

    韩三平宣布,为了纪念1921年的建党,中影准备搞一个“从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之间,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可以做一个献礼片。”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建党大业”还将邀请全明星阵容出现,因此被传媒成为《建国大业》前传。这完全是以《建国大业》作为成功范本的一项拍摄计划。但是,当建党90周年过去后,还有什么题材可以称之为国民题材,或者国家题材?总不能每年国庆都翻拍一次《建国大业》吧?建国大庆和建党大庆都是难得的时机,至于其他主旋律题材,都很难比肩《建国大业》的规模和档次。

    此外,《建国大业》使用偶像大腕是一次破例,零片酬也是一次破例。如果总是要求明星不计报酬的演出,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有人计算过,如果所有的明星都拿片酬,这部电影的成本将翻5倍以上,那么随之而来的票房压力也将成十几倍的增长。

    从商业模式来考量,《建国大业》的可复制性还有待考证。

    (编辑:晓婧)

图片报道
《建国大业》创中国电影拷贝发行数量之最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彩排
产业(行业)系统职工登上戏曲舞台“向祖国汇报”
看中国电视艺术60年:从《渴望》到《解放》
电影《天安门》全国上映
大型说唱剧《解放》在京上演
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一甲子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电影系列活动启动
首都各界“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演唱会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著名艺术家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