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主要想讲的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底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我们的人文知识界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界、科技界的知识分子走到了前台,在实现经济转型、确定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文知识分子基本上是缺失的,很少听到人文知识分子的声音,即使听到也很微弱。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缺失,中国的660个城市为何会“千城一面”呢?城市审美为什么充满了浮躁和伪豪华?为什么商业文化占据了主导?而相反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批评如此软弱无力?如此这般,怎么能提升软实力?社会需要人文知识界的声音,因为人文知识分子是软实力最关键的代表。
传统节日是生活的高潮,是一个民族的综合与终极价值观的载体,是民族精神DNA最鲜明和集中的表现,也是一个民族集体的文化创造。但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淡化和消弱,这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淡化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节日源于几千年的农耕时代,当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时候,传统节日辄必与我们产生距离。第二,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也会全球化,这也会使我们与传统生活方式疏远。第三,我们现在采用的是阳历,而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阴历,年轻一代不太会换算,有时候换算不清传统节日就过去了,这也是一个问题。第四,是历史的原因。清末民国以来,以及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主张革新,而且是破旧立新。在那样的时代里人们自然会认为传统文化陈旧过时,笼统摒弃,许多文化在那个时期开始中断。第五,是我们缺乏历史情怀,缺乏文化情怀。一个民族如果一代人与自己的传统发生断裂,问题还不会太大;如果三代以上的断裂就会出现文明的失落。
为此,从2003年以后,国家开始了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很多专家学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质量很高的工作。特别是2003年到2004年,我国开始了针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开始了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审定。
现在国家已把中国传统的7个节日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7个节日是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元宵、七夕、重阳。并对其中四个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法定放假。这很重要。这使传统节日的传承有了时间条件的保证。然而,传统节日放了假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节日不同于一般福利性的假日。假日没有特定内含,节日有特定内含。如果放了假却没有过节,节日就会变成一般性的假日了。节日即同虚设。我们传统节日的现状究竟如何呢?我从节日的主要方式、崇拜对象、精神内含、风俗习俗、饮食、新的内容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现状分析。这七个节日都是全国性的节日,但是根据现状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仍然是全民性的,它们是春节、清明、中秋、元宵,还有一类只是在局部地区还是活态的,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它们是端午、重阳、七夕。现今春节仍是非常活态的,城市、乡村和海外华人都过春节,而且春节还有新的形式,如春节晚会、电话和短信拜年等。可以说春节的生态状况最好。如今的清明节主要是祭扫,传统的清明节还有很多其它内含,比如踏青等,已经疏远了。可是清明节增加了对革命先烈的祭祀。中秋除了吃月饼之外,赏月、拜月的活动基本没有了。元宵节除去吃元宵,有灯会和花会的地方也不多了。端午、中秋、七夕这三个节日的状况都不好,端午只有不多的几个地区保持活态,重阳基本上没有了。重阳原有的含义是登高和赏菊,现在这些节日的精神内含基本消失了,只是近些年增加了一些敬老的内容。
从目前的现状看,我们所有的节日民俗已经七零八落。由上面的分析得出这样的判断:春节是活态的,最好的;清明节也是活态的,较好;端午节是局部地区有,整体淡化了;中秋节也是整体淡化了;元宵、七夕和重阳都是整体淡化了;七夕快消失了,有人还在七夕这天感到神圣的爱情节日又来到身边吗?
所以我根据这七个节日的现状排个顺序,第一个是春节,第二个是清明,第三是中秋,第四是元宵,第五是端午,第六是重阳,第七是七夕。如果我们再不对节日文化提高重视和加强保护与建设,有些节日还会继续萎缩,直到把最后留下一点的痕迹都抹去。怎样拯救我们的节日文化呢?只有重建我们的节日文化。第一个,要充分运用媒体,在节日期间大力地营造节日氛围。希望媒体对节日中一些新生的文化现象与细节给予关注。第二,节日文化教育应该也必须从孩子做起。学校、社会、家庭要培养孩子的节日情怀,节日教材要进入课堂,但是不要给孩子增加负担,要循序善诱、潜移默化。要让下一代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内含和传统习俗,培养孩子们的节日情怀。第三条,社会各界要做公益的活动,承担传统文化的广泛弘扬;同时企业也完全可以进入,和节日文化结合起来,像西方的商家进入情人节和圣诞节一样。应该说,节日经济比假日经济的空间还要大。第四个,专家学者,包括工艺美术设计家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与才华,但要注意遵循节日文化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对节日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尝试,使传统节日文化与时代融合。
传统节日是全民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节日文化遗产的主人,只有把传统的节日建设成全民自发性的文化节日,传统节日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它的魅力与作用。
(编辑 晓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