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美术:60年公众记忆 一甲子光辉历程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11    作者:云菲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人类历史上,60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新中国美术来说,这60年却是不平凡的,在不断扩大群众基础和不断追求更高艺术质量的道路上,众多新时期的美术家们是在用画笔、用刻刀为屹立在东方的伟大祖国造像!”9月10日至11日,与大型美术展览“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相呼应的“成就与开拓——新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在这次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协主办,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中国美术馆承办的美术理论界的盛会上,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艺术研究机构、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的80余位理论家,在对新中国美术创作、理论研究、美术教育、美术展览与传播、对外美术交流、地域性美术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的同时,更对当代中国美术发展中那些擦抹不去的公众记忆念念不忘、感慨良多。

    成就:擦抹不去的公众记忆

    “对于新中国,我可能比在座的诸位年轻同志更有感触,因为我亲身经历了那个历史时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树声颇为激动,他回想起当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还在读高中的他和同龄人就被安排站在国旗下。对于毛主席那句铿锵有力的告白和接下来中国社会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革,他印象深刻,至今记忆犹新;而从事美术工作后,让他永远不能忘记的还有那幅现在陈列在中国美术馆展厅中央的油画《开国大典》。

    在那个年代,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激昂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新中国美术以拥有广大观众而骄傲,以涌现出许多艺术大师和反映这个时代面貌的经典作品而自豪——国画家们“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描绘着祖国的“山河新貌”;版画家们凭借新内容、新风格,刻写着秀丽风景和建设新貌;油画家们在学习与探索中,不断创造着革命历史画的不朽与经典;雕塑家们聚合集体力量,装点着宽阔的广场与人民的心灵;年画、连环画、宣传画,用通俗有趣的笔触,宣扬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新生活。

    《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这些作品,不仅是新中国60年美术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更是属于经历过这个甲子的人们心中耐人寻味的公众记忆。就像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李永林所说,这类作品不再仅仅是一张单独和个别的经典油画作品,而已经成为与“新中国”这3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图像,是一个关于集体视觉的记忆。关于这份公众记忆的解读和阐释,还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宣布的一个数字——到目前为止,大型美术展览“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的观众已超过10万。

    “它们是社会变革的一面镜子,是感应变革的敏感的神经。”在美术评论家夏硕琦看来,这些优秀作品表现出新的审美理想,呈现出刚健清新、昂扬向上的美学精神,与奋发勇进的社会精神环境相呼应、相协调、相促进,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公众记忆,是因为符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是现实生活在画家心灵深处所激起的真切的回声,有生活的实感、时代的氛围,有艺术家的真诚、艺术真实的品性,从而也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开拓:人民艺术的时代品格

    步入新时代,新中国美术界完成了从“英雄到平民”的转变,《父亲》、《西藏组画》等作品诞生了。“自罗中立和陈丹青之后,中国油画界出现了一种‘生活流’的绘画潮流,这种绘画致力于表现质朴的乡野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美术研究》副主编殷双喜如此表示。1978年新中国发生另一个巨大变革时,中国美术界也在开拓着另外一种公众记忆:追求人本精神和现实关怀的文化自觉。西安美术学院教授赵农说,但当艺术走向市场,许多美术家们积极推销着自己的作品,面对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不断转变,由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艺术家们开始直面市场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美术作品繁多、样式丰富,却存在着公众对当前美术作品记忆的普遍丧失和“大路货”泛滥的境况。

    回顾,是为了总结;展望,是最好的纪念。60年来,新中国美术在摸索方向、开辟道路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在世界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中国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打造中国美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时代品格,再塑不可磨灭的公众记忆,是中国美术人心中的美好愿景。正如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王宁宇所说,任何一种时代性的美术创作总是需要聚合一股气的,我们的时代还是需要留下经得起历史汰选的创作和创作者。

    “时代在变,我们的生活也在变,但美术家对人类关爱的情感不能变。”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吴长江的话意味深长:“每一个时代的大师无不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反映所处时代的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即使在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和表现宏大主题时,对人的关注、对人生活的生动刻画也是使作品历久弥新、具有永恒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不要停留在画室中,应走向田野看看劳作的人民,走到街上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群,他们不一定是你所要描绘的对象,却是要关注的对象,因为他们维系着你与这个社会的关系,是你创作中精神表达的源泉所在。”殷双喜表示,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两大事件空前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激起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相信他们中的有些人创作的作品将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编辑:晓婧)

图片报道
《建国大业》创中国电影拷贝发行数量之最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彩排
产业(行业)系统职工登上戏曲舞台“向祖国汇报”
看中国电视艺术60年:从《渴望》到《解放》
电影《天安门》全国上映
大型说唱剧《解放》在京上演
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一甲子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电影系列活动启动
首都各界“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演唱会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著名艺术家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