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接到《中国艺术报》编辑部的电话,约我就“我与文联”的题目写一篇文章。当时觉得责无旁贷,就爽快答应了。谁知回头一想,顿时又踌躇起来。因为我自1995年起担任广东省文联主席,如今已经整整14个年头,其间与我搭档的书记也先后换了三位——就时间而言确实不算短。但是在开头8年里,我的主要工作在省委宣传部,文联的工作属于兼职;2003年我离开宣传部以后,又兼任广东画院院长,仍旧把文联的日常事务推给班子的其他同事。直到前年辞去画院的职务,接着文联再度换届,我虽然连任,却不用再专职任事。这种长期以来的“分身”状态,要我对文联的人和事如数家珍地说出许多具体、生动的例子和切近的感受,还真的颇为犯难。
当然,具体的操作虽然参与不多,但大的决策还是都见证了的;而对这些年我省文联事业的长足发展,则尤其亲历目睹,欣幸良深。的确,早在十多年前,我刚刚进入广东文联工作的时候,无论是办公条件、人员素质、事业资源、活动开展,还是社会影响,都可以用“因陋就简”来形容。加上整个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更有一种去向不明、人心浮动的焦虑。不过,幸好后来的情况逐渐好了起来。首先是从中央到地方对文联工作有了明确指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文联的作用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接着省里就着手进行改革,把原来独立建制的美协、音协和剧协归并到文联中来;同时拨款兴建广东文化艺术中心,一次性彻底解决了文联和作协的办公场所。后来,在机构改革中给我们定编为101人,管理和待遇则参照公务员执行。这几个关键举措,不仅彻底稳定了文联的队伍,同时大大充实了文联的事业资源,给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从当初到现在,广东文联的变化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实力空前加强,事业空前活跃。近四五年,省文联每年举办的各种大中型艺术活动都多达一百二三十项,还拥有了自己主管的艺术职业学院(在校学生3000余人)、出版社(每年出书四五百种)、艺术研究所、书法院、电影资料馆和艺术展览馆等。作为文学艺术界的人民团体,无论自身形象还是社会影响,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在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在早年,文联吸纳员工,响应者寥寥;近几年希望到文联工作的人变得越来越踊跃,公务员报考者更往往是一百多人中取一个。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确实大大提高了。
当然,一个单位局面的改观,除了上级的扶持之外,毫无疑问还要靠自身的努力。就广东文联而言,这许多年,我感受很深的是,我们有一个团结、务实、埋头苦干的班子。虽然书记换了三位,成员有进有出,但团结实干的作风始终得到保持和发扬。这一点很不容易,是广东文联的事业能够一直保持向上势头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只有领导班子团结,才有整个单位的团结,只有领导班子实干作风,才有整个单位实干作风。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应当主要归功于历任书记蔡时英、陈中秋、白洁的以身作则、领导有方,加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出以公心的积极配合。至于说到我本人起了什么作用,说句不怕脸红的话,可能就在于我一直以来的“分身”状态。而主席除重要决策之外的“分身”的状态,可以使文联的日常工作处于书记一元化领导之下,对工作和团结实在大有好处。我常想:文联作为文学艺术界的团体,主席职位的要求主要在艺术成就的代表性,而要保证这一点,就不应在行政事务方面让他承担太多。事实上,这也往往不是艺术家的专长。让这一职位处于相对超脱的“分身”状态,未必不是一种各得其所、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点,至少在我们文联这些年的实践看来是可行的。
这些年我感受较深的另一点是:广东文联的事业这些年之所以能够蒸蒸日上,就是因为从上到下都有比较强的事业心。事实上,文联这样的人民团体,说权力没有什么权力,说经费也没有太多经费,加上文学艺术这一块,宣传部和文化厅、广电厅都在管着。如果图轻松省心,大可以来个袖手旁观,每年搞几场活动,与艺术家们联谊联谊,也未必就不能应付交差。而且实行参照公务员执行的管理体制后,工资福利都有了保障,就更可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广东文联的同仁们却不是这样。大家仍旧干劲十足,而且正由于没有了后顾之忧,反而变得一门心思为广东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文联的荣誉和尊严而奋斗。的确,这些年文联下属的12个协会,绝大多数工作都十分饱满,不仅积极组织本省的艺术家开展活动,而且大力引进全国性的展览和赛事,像近年承办的全国美术、书法、音乐、摄影等方面的大展,都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又如这些年对职业学院的升级改造,还新增加了出版社、书法院、艺术馆等事业单位,都是经过巨大的努力才完成的。而新单位的增加,无疑又大大加重了日常的工作量,但大家仍旧乐此不疲。我曾同大家开玩笑说:“我们这么拼命,实利可以说是没有的,完全是在为‘脸’干活啊!”
当然,事业要发展,光有干劲还不够,最重要的还必须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观念。这也是近年来我越来越深切感受到的。文联是党与艺术家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而要做好艺术家的工作,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广大艺术家的贴心人,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广东文联长期以来有一个思想很明确:在各类工作资源中,惟有人才资源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尊重艺术家,团结和依靠艺术家,充分调动广大艺术家投身文化大省建设的积极性。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目前,省文联团体会员从35个增加至37个,所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从14695人增加至20175人,其中,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从2718人增加至4000余人。地级以上市文联全部落实参照公务员编制。县级文联数量已占全省县级市、县、区总数的96.8%。与此同时,我们还分别举办了“南北交融 钟灵毓秀”南北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开展“新疆行”、“西藏行”、“内蒙行”、“珠江行”和“东北行”等系列采风活动,为文艺家提供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启发灵感、交流心得的机会,使之亲身感受人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进一步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文艺观。这对于增强文联的凝聚力,推动创作,培养优秀文艺人才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至于我本人,这些年我一直努力深化对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学习和认识,努力提高艺术素养,积极从事艺术创作,成为艺术的内行,取得与广大艺术家论艺与交心的对话权,以便更好地为艺术家服务。
总而言之,这些年,广东文联通过认真贯彻历次全国文代会的精神,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目前我们正在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鼓舞下,以更高昂的积极性投入工作,争取以更丰硕的成果迎接新中国成立和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大庆。
(作者为广东省文联主席)
(编辑:李钊) |